2021年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安全工程
  • 满健铭,沈振中,林杰,杨超
    摘要:
    为研究排渗设施部分失效条件下放矿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以河南省某钼矿尾矿库工程为例,基于渗流有限元分析理论,研究特定条件下放矿量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渗席垫渗透系数降为0.8倍时,设计放矿强度下放矿不超过7天,其仍然能满足尾矿库安全需求;越靠近放矿口处,渗流场受到放矿强度的影响越大;放矿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矿浆水部分渗入堆积坝内,另一部分汇入库中。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及尾矿库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李启航,李小双,耿加波,罗浪
    摘要:
    本文以云南晋宁周边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AutoCAD-ANSYS-FLAC3D等软件进行耦合建模,分别建立200m和300m不同开采深度的单一地下开采模型和在露天终了边坡为45°倾角时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型,并展开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边坡高度为200m时,整个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及采场覆岩整体稳定;边坡高度为300m时,边坡侧塑性区出现贯通,边坡岩体将发生弯曲下沉破坏。因此综合经济和安全性考虑,建议控制露天边坡坡高在200m以内。相关研究结果可对磷矿山地下开采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 王 浩,张智宇,雷 振,李超强
    2021,73(2):11-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改善晋宁磷矿因孔内积水而导致爆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在单孔药量与药包埋深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改变孔间距和排间距,利用LS-DYNA建立了孔间距为5m、6m、7m,排间距为3m和4m的6组计算模型,并通过LS-Prepo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台阶爆破的孔间距与排间距均改变了爆炸应力波的叠加效果,孔间距、排间距的大小存在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时选取单元有效应力值增幅较小,综合考虑单元最大有效应力,建议采用孔间距为600cm、排间距为400cm的孔网参数。将数值模拟所得孔网参数应用于现场爆破工程,统计分析发现大块率较改进前下降20.6%,爆堆松散程度良好,块度适中,炸药单耗由原先的0.33kg·m-3下降至0.25kg·m-3。
  • 霍晨玮,沈振中
    2021,73(2):16-2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持续降雨对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以某加高扩容尾矿坝为研究对象,考虑降雨总量或降雨强度一定的情况,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尾矿坝开展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渗流分析,得到了坝坡表层和坝体纵深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在渗流分析基础之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尾矿坝开展坝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坝坡表层孔隙水压力与之呈正相关,坝体下部高程的孔隙水压力几乎不变,尾矿坝安全系数与之呈负相关;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降雨时间长、降雨强度小时,表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率小,但雨停时尾矿坝的稳定性差;降雨强度一定条件下,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尾矿坝安全系数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 于永纯,罗正良,孙长坤,魏晓明
    2021,73(2):21-2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金厂河多金属矿空场嗣后充填法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问题,以该矿矿岩-充填体力学参数为基础,利用优选3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强度要求解析计算。通过构建矿山典型开采区域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两步骤采充时序的数值模拟计算,搜索得出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极限稳定状态下的强度数值解,进而对比分析了充填体强度要求数值解与理论解,确定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的所需强度和结构设计,可为同类矿山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曹易恒,尹贤刚,李向东,甯瑜琳
    2021,73(2):27-3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研究高速公路压覆矿体开采对高速公路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理论计算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值,并利用3DMine、Midas、FLAC3D等软件,对盘龙铅锌矿矿区高速公路的压覆矿体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综合分析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从而判断压覆矿体开采是否会使得高速公路发生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发生最大沉降位移处位于6~10线开采中心正上方;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出的地表最大倾斜值、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变形值均满足规程要求,高速公路未发生破坏。
  • 刘 博,李庶林,彭府华
    2021,73(2):32-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边坡稳定是边坡工程的最终目的之一,但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多因素且动态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体系。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因素等四个方面综合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0项指标,根据某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指标值建立各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利用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熵权属性的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与边坡治理前后的实际形态相符。
  • 张开诚,张 超,王德全,李 杨,宋洪涛
    2021,73(2):39-4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减少矿山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成本问题,进行“粉煤灰掺量水泥注浆材料配比”实验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析水率、结实率、抗压强度研究,对各实验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优选处最优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相比为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固比为析水率、结实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玻璃掺量对试件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进行在不同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条件下强度的变化模型,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与强度呈正相关,固相比系数值相最大,表明固相比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选择使用二级粉煤灰,固相比4:6,水固比1:1.4,水玻璃掺量0%的方案最优方案,并进行工业实验,均满足现场需求。目前该矿山正逐步将此法推广到矿山其他充填接顶区域。
  • 陈光伸,胡 辉,胡 涛,唐 睿
    2021,73(2):47-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系统安全性受到多种复杂且难以衡量的危险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再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对18个子因素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集合,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该系统安全性的量化值,评价出某露天采场的安全性等级为“较好”级别。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全面的分析露天矿的安全问题,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 何泽正,郭忠林,刘 林,胡建非,董 法
    2021,73(2):53-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矿石开采后遗留下的采空区,对矿山而言始终是一种安全隐患,采空区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本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5个最能充分反映采空区特征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性以及功效系数法的简单高效性,提出一种功效系数法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对某矿山7个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判别与对比论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判别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方法计算简单快速,能较为准确的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矿山采空区治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较为科学依据,判别方法对井下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魏福海,王忠强
    2021,73(2):60-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高阶段矿房回采过程中,如何既能减少胶结剂用量又能保证高阶段充填体的稳定性,是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的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为合理划分采场结构,降低充填成本,针对罗河铁矿高阶段采场充填体稳定性开展研究,研究了各因素交互作用下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敏感程度,提出采场宽度、高度、长度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合理匹配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开展试验,根据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4水平设计,计算各种参数情况下,矿山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胶结充填的抗压强度,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拟合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与响应量,对响应面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征了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敏感度顺序为:采场宽度>采场长度>采场高度>内摩擦角,提出了各工艺技术条件下充填体强度需求,对矿山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东锐
    2021,73(2):64-6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场支护一直是软弱破碎矿床的开采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某矿山软弱破碎矿体采场支护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依据岩体质量分级结果,给出了采场支护优化方案,并选择采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较好的控制采场破坏变形,同时,采场的出矿效率,大幅增加。适合在国内同类型矿体开采中大规模推广。
  • 矿山地质
  • 杨 涛,黄 波
    2021,73(2):69-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加厚旋涌”理论,通过对安多地区矿床(点)统计,圈出五个重要矿集区(菜园子沟、沱沱河、吴曼通洞、托吉涌及莫海拉哼矿集区),因螺旋运动(圆心、半径和速度按特定规律变化的三维以上的运动系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引发的“加厚旋涌”为指导,结合板块俯冲和碰撞理论,提出了安多地区有利成矿地质背景。安多地区地处青藏中央高原,中新生代印度板块的俯冲、碰撞引发下地壳加厚的基础上,造就了壳幔滑脱,地幔软流圈上涌,岩石部分熔融是地表隆升和伸展的主要动力,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加厚深切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提供了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空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在特提斯—喜玛拉雅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控制主要的矿床(点)分布,具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远景,提出建立整装勘查区,使其早日成为国内重要矿业开发基地。
  • 孔令湖,邓文兵,尚 磊
    2021,73(2):79-8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中国镍矿资源具有分布高度集中、开采条件差,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伴生矿种多,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本文基于中国镍矿资源现状,并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归纳了国家级镍矿实物资料的筛选条件:成因典型、产于重点成镍带或主要成矿时代和矿床规模大,并提出了33个符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镍矿目录,反映了中国镍矿的成矿特征,为建立镍矿实物库藏体系与科学采集镍矿实物资料提供参考。
  • 马艳飞,霍清华.,郑玉生
    2021,73(2):87-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当前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缩小找矿靶区,结合该区的物性特征,布设少量的磁、重、电综合剖面是一种快速评价找矿前景的有效方法。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通过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扫面工作,确定了12个局部异常区,缩小了找矿坝区,结合该区物性特征,选择了磁、重、电联合剖面综合测量,引用了工作区内李店地区SDC-05高磁异常钻孔(ZK101、ZK201)资料及岩芯标本磁参数,通过磁、重、电联合剖面的正反演,快速确定了该异常为含磁铁矿化辉长岩体引起,初步确定了磁性体的规模及埋深状态,得出了岩体无明显磁铁矿分异富集特征,不足以形成工业矿体,暂不实施钻探验证,节约了勘探施工资金。
  • 刘厚宁,曹惠锋
    2021,73(2):95-9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建庄地区铀成矿背景、铀成矿条件、铀异常信息,认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铀源和平缓西倾单斜构造、辫状河沉积体系,泥—砂—泥地层结构完整,补-径-排机制较完善,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直罗组下段砂体放射性异常发育,呈带状展布,经钻探验证已发现工业铀矿体,说明该地区具有广阔的铀矿找矿远景。
  • 雷晨露,于常青,范柱国,郑晓杰,杨云秋
    2021,73(2):100-10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彭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北方砂岩型铀矿的重点勘察区域。本文利用现有的地质和测井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描述了砂岩型铀矿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对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得到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砂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含铀储层的预测研究,为目标区铀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方法依据。
  • 梁彦波
    2021,73(2):106-10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获各琦铜多金属矿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矿床,后期经热液改造。矿床铜矿石品位变化较均匀,但受到断层构造的影响使得矿体发生错断和品位富集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矿石品位空间分布特征、断层构造特征、褶皱构造特征,推测了矿床找矿方向,对获各琦铜多金属矿深部及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尤祎
    2021,73(2):110-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地下矿山高溜井卸矿时冲击风流造成的车场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利用干雾降尘分类治理主溜井卸矿坑集中产尘点和车场巷道逸散型产尘点粉尘污染的新技术,从微观上分析了干雾降尘的作用过程,并采用该技术对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井下采区溜井系统-570m卸矿车场粉尘进行治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总尘降尘效率高达95.25%,呼尘降尘效率高达96%。从根本上解决了主溜井粉尘污染问题,极大改善了工人井下作业环境。该技术耗水、耗气、耗电量小,运行成本低且除尘效率高。
  • 陈斌,祝怡斌,翟文龙
    2021,73(2):115-1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阴离子型PAM、PAFC对铝土矿洗矿泥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阴离子型PAM,沉降速率明显加快,但上清液较浑浊,单独使用PAFC,沉降速率无明显提高,但上清液较清。二者复合使用,先投加PAFC、后投加阴离子PAM,优势互补,效果明显。在PAM用量2mg/L,PAFC用量50mg/L试验条件下,絮凝沉降效果好,沉降速率与PAM用量5mg/L时相当,30min后上清液浊度小于30NTU,絮凝底流较实,可见,PAFC和PAM的复合使用对洗矿泥的絮凝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上清液的浊度同时大大节省PAM用量。
  • 孔学伟,彭朝智,杨八九
    2021,73(2):119-1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锡卡房分公司I-9矿体多年来一直采用普通全面法开采,随着高效开采技术的应用,采空区形成的速度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局部一些矿柱及空区顶板已发生了明显的开裂、离层破坏并且存在异响现象,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压活动将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该矿体后期采动过程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在结合现场实际、有限元模拟及矿柱力学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位移传感器、钻孔应力计及声发射传感器对卡房1-9矿体顶板、矿柱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确定回采过程中矿柱、顶板的受力状况。掌握采场地压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
  • 矿山设备
  • 李亚俊,李印洪,姚银佩,钟生元,吴洁葵,邓望跃
    2021,73(2):124-1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对模拟巷道风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风流受巷道壁的黏滞作用,靠近巷道边壁处风流速度较小,越靠近巷道中心区域风速越大,而这种变化趋势在高、中、低风速条件下基本一致;同时研究以风速V(x)为目标函数值,以距巷道壁距离为变量x,对三种风速条件下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依据此方程构造相应的积分方程计算出巷道的实际风量值,结果显示风量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存在约15%的误差,该误差在实际通风测定时应予以考虑。
  • 崔益源,李 坤,梅国栋,卢 尧,李垚萱
    2021,73(2):128-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深部矿井热害一直是影响地下矿山生产的重要问题。简要综述围岩放热、空气压缩热、机械放热、爆破放热等4类基本深井热源,并着重阐述了充填材料水化放热,这一新型深井热源,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矿井热害评价方法和深井降温技术。鉴于当前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深井热运动规律探索及治理的发展新方向:关注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寻求整体和局部热害控制相结合的高效降温方法。
    安全工程
  • 满健铭,沈振中,林杰,杨超
    摘要:
    为研究排渗设施部分失效条件下放矿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以河南省某钼矿尾矿库工程为例,基于渗流有限元分析理论,研究特定条件下放矿量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渗席垫渗透系数降为0.8倍时,设计放矿强度下放矿不超过7天,其仍然能满足尾矿库安全需求;越靠近放矿口处,渗流场受到放矿强度的影响越大;放矿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矿浆水部分渗入堆积坝内,另一部分汇入库中。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及尾矿库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李启航,李小双,耿加波,罗浪
    摘要:
    本文以云南晋宁周边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AutoCAD-ANSYS-FLAC3D等软件进行耦合建模,分别建立200m和300m不同开采深度的单一地下开采模型和在露天终了边坡为45°倾角时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型,并展开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边坡高度为200m时,整个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及采场覆岩整体稳定;边坡高度为300m时,边坡侧塑性区出现贯通,边坡岩体将发生弯曲下沉破坏。因此综合经济和安全性考虑,建议控制露天边坡坡高在200m以内。相关研究结果可对磷矿山地下开采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 王 浩,张智宇,雷 振,李超强
    2021,73(2):11-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改善晋宁磷矿因孔内积水而导致爆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在单孔药量与药包埋深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改变孔间距和排间距,利用LS-DYNA建立了孔间距为5m、6m、7m,排间距为3m和4m的6组计算模型,并通过LS-Prepo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台阶爆破的孔间距与排间距均改变了爆炸应力波的叠加效果,孔间距、排间距的大小存在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时选取单元有效应力值增幅较小,综合考虑单元最大有效应力,建议采用孔间距为600cm、排间距为400cm的孔网参数。将数值模拟所得孔网参数应用于现场爆破工程,统计分析发现大块率较改进前下降20.6%,爆堆松散程度良好,块度适中,炸药单耗由原先的0.33kg·m-3下降至0.25kg·m-3。
  • 霍晨玮,沈振中
    2021,73(2):16-2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持续降雨对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以某加高扩容尾矿坝为研究对象,考虑降雨总量或降雨强度一定的情况,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尾矿坝开展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渗流分析,得到了坝坡表层和坝体纵深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在渗流分析基础之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尾矿坝开展坝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坝坡表层孔隙水压力与之呈正相关,坝体下部高程的孔隙水压力几乎不变,尾矿坝安全系数与之呈负相关;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降雨时间长、降雨强度小时,表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率小,但雨停时尾矿坝的稳定性差;降雨强度一定条件下,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尾矿坝安全系数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 于永纯,罗正良,孙长坤,魏晓明
    2021,73(2):21-2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金厂河多金属矿空场嗣后充填法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问题,以该矿矿岩-充填体力学参数为基础,利用优选3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强度要求解析计算。通过构建矿山典型开采区域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两步骤采充时序的数值模拟计算,搜索得出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极限稳定状态下的强度数值解,进而对比分析了充填体强度要求数值解与理论解,确定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的所需强度和结构设计,可为同类矿山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曹易恒,尹贤刚,李向东,甯瑜琳
    2021,73(2):27-3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研究高速公路压覆矿体开采对高速公路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理论计算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值,并利用3DMine、Midas、FLAC3D等软件,对盘龙铅锌矿矿区高速公路的压覆矿体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综合分析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从而判断压覆矿体开采是否会使得高速公路发生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发生最大沉降位移处位于6~10线开采中心正上方;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出的地表最大倾斜值、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变形值均满足规程要求,高速公路未发生破坏。
  • 刘 博,李庶林,彭府华
    2021,73(2):32-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边坡稳定是边坡工程的最终目的之一,但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多因素且动态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体系。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因素等四个方面综合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0项指标,根据某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指标值建立各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利用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熵权属性的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与边坡治理前后的实际形态相符。
  • 张开诚,张 超,王德全,李 杨,宋洪涛
    2021,73(2):39-4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减少矿山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成本问题,进行“粉煤灰掺量水泥注浆材料配比”实验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析水率、结实率、抗压强度研究,对各实验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优选处最优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相比为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固比为析水率、结实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玻璃掺量对试件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进行在不同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条件下强度的变化模型,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与强度呈正相关,固相比系数值相最大,表明固相比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选择使用二级粉煤灰,固相比4:6,水固比1:1.4,水玻璃掺量0%的方案最优方案,并进行工业实验,均满足现场需求。目前该矿山正逐步将此法推广到矿山其他充填接顶区域。
  • 陈光伸,胡 辉,胡 涛,唐 睿
    2021,73(2):47-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系统安全性受到多种复杂且难以衡量的危险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再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对18个子因素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集合,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该系统安全性的量化值,评价出某露天采场的安全性等级为“较好”级别。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全面的分析露天矿的安全问题,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 何泽正,郭忠林,刘 林,胡建非,董 法
    2021,73(2):53-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矿石开采后遗留下的采空区,对矿山而言始终是一种安全隐患,采空区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本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5个最能充分反映采空区特征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性以及功效系数法的简单高效性,提出一种功效系数法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对某矿山7个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判别与对比论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判别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方法计算简单快速,能较为准确的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矿山采空区治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较为科学依据,判别方法对井下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魏福海,王忠强
    2021,73(2):60-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高阶段矿房回采过程中,如何既能减少胶结剂用量又能保证高阶段充填体的稳定性,是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的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为合理划分采场结构,降低充填成本,针对罗河铁矿高阶段采场充填体稳定性开展研究,研究了各因素交互作用下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敏感程度,提出采场宽度、高度、长度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合理匹配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开展试验,根据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4水平设计,计算各种参数情况下,矿山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胶结充填的抗压强度,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拟合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与响应量,对响应面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征了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敏感度顺序为:采场宽度>采场长度>采场高度>内摩擦角,提出了各工艺技术条件下充填体强度需求,对矿山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东锐
    2021,73(2):64-6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场支护一直是软弱破碎矿床的开采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某矿山软弱破碎矿体采场支护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依据岩体质量分级结果,给出了采场支护优化方案,并选择采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较好的控制采场破坏变形,同时,采场的出矿效率,大幅增加。适合在国内同类型矿体开采中大规模推广。
  • 矿山地质
  • 杨 涛,黄 波
    2021,73(2):69-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加厚旋涌”理论,通过对安多地区矿床(点)统计,圈出五个重要矿集区(菜园子沟、沱沱河、吴曼通洞、托吉涌及莫海拉哼矿集区),因螺旋运动(圆心、半径和速度按特定规律变化的三维以上的运动系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引发的“加厚旋涌”为指导,结合板块俯冲和碰撞理论,提出了安多地区有利成矿地质背景。安多地区地处青藏中央高原,中新生代印度板块的俯冲、碰撞引发下地壳加厚的基础上,造就了壳幔滑脱,地幔软流圈上涌,岩石部分熔融是地表隆升和伸展的主要动力,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加厚深切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提供了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空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在特提斯—喜玛拉雅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控制主要的矿床(点)分布,具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远景,提出建立整装勘查区,使其早日成为国内重要矿业开发基地。
  • 孔令湖,邓文兵,尚 磊
    2021,73(2):79-8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中国镍矿资源具有分布高度集中、开采条件差,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伴生矿种多,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本文基于中国镍矿资源现状,并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归纳了国家级镍矿实物资料的筛选条件:成因典型、产于重点成镍带或主要成矿时代和矿床规模大,并提出了33个符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镍矿目录,反映了中国镍矿的成矿特征,为建立镍矿实物库藏体系与科学采集镍矿实物资料提供参考。
  • 马艳飞,霍清华.,郑玉生
    2021,73(2):87-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当前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缩小找矿靶区,结合该区的物性特征,布设少量的磁、重、电综合剖面是一种快速评价找矿前景的有效方法。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通过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扫面工作,确定了12个局部异常区,缩小了找矿坝区,结合该区物性特征,选择了磁、重、电联合剖面综合测量,引用了工作区内李店地区SDC-05高磁异常钻孔(ZK101、ZK201)资料及岩芯标本磁参数,通过磁、重、电联合剖面的正反演,快速确定了该异常为含磁铁矿化辉长岩体引起,初步确定了磁性体的规模及埋深状态,得出了岩体无明显磁铁矿分异富集特征,不足以形成工业矿体,暂不实施钻探验证,节约了勘探施工资金。
  • 刘厚宁,曹惠锋
    2021,73(2):95-9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建庄地区铀成矿背景、铀成矿条件、铀异常信息,认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铀源和平缓西倾单斜构造、辫状河沉积体系,泥—砂—泥地层结构完整,补-径-排机制较完善,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直罗组下段砂体放射性异常发育,呈带状展布,经钻探验证已发现工业铀矿体,说明该地区具有广阔的铀矿找矿远景。
  • 雷晨露,于常青,范柱国,郑晓杰,杨云秋
    2021,73(2):100-10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彭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北方砂岩型铀矿的重点勘察区域。本文利用现有的地质和测井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描述了砂岩型铀矿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对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得到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砂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含铀储层的预测研究,为目标区铀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方法依据。
  • 梁彦波
    2021,73(2):106-10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获各琦铜多金属矿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矿床,后期经热液改造。矿床铜矿石品位变化较均匀,但受到断层构造的影响使得矿体发生错断和品位富集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矿石品位空间分布特征、断层构造特征、褶皱构造特征,推测了矿床找矿方向,对获各琦铜多金属矿深部及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尤祎
    2021,73(2):110-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地下矿山高溜井卸矿时冲击风流造成的车场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利用干雾降尘分类治理主溜井卸矿坑集中产尘点和车场巷道逸散型产尘点粉尘污染的新技术,从微观上分析了干雾降尘的作用过程,并采用该技术对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井下采区溜井系统-570m卸矿车场粉尘进行治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总尘降尘效率高达95.25%,呼尘降尘效率高达96%。从根本上解决了主溜井粉尘污染问题,极大改善了工人井下作业环境。该技术耗水、耗气、耗电量小,运行成本低且除尘效率高。
  • 陈斌,祝怡斌,翟文龙
    2021,73(2):115-1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阴离子型PAM、PAFC对铝土矿洗矿泥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阴离子型PAM,沉降速率明显加快,但上清液较浑浊,单独使用PAFC,沉降速率无明显提高,但上清液较清。二者复合使用,先投加PAFC、后投加阴离子PAM,优势互补,效果明显。在PAM用量2mg/L,PAFC用量50mg/L试验条件下,絮凝沉降效果好,沉降速率与PAM用量5mg/L时相当,30min后上清液浊度小于30NTU,絮凝底流较实,可见,PAFC和PAM的复合使用对洗矿泥的絮凝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上清液的浊度同时大大节省PAM用量。
  • 孔学伟,彭朝智,杨八九
    2021,73(2):119-1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锡卡房分公司I-9矿体多年来一直采用普通全面法开采,随着高效开采技术的应用,采空区形成的速度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局部一些矿柱及空区顶板已发生了明显的开裂、离层破坏并且存在异响现象,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压活动将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该矿体后期采动过程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在结合现场实际、有限元模拟及矿柱力学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位移传感器、钻孔应力计及声发射传感器对卡房1-9矿体顶板、矿柱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确定回采过程中矿柱、顶板的受力状况。掌握采场地压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
  • 矿山设备
  • 李亚俊,李印洪,姚银佩,钟生元,吴洁葵,邓望跃
    2021,73(2):124-1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对模拟巷道风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风流受巷道壁的黏滞作用,靠近巷道边壁处风流速度较小,越靠近巷道中心区域风速越大,而这种变化趋势在高、中、低风速条件下基本一致;同时研究以风速V(x)为目标函数值,以距巷道壁距离为变量x,对三种风速条件下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依据此方程构造相应的积分方程计算出巷道的实际风量值,结果显示风量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存在约15%的误差,该误差在实际通风测定时应予以考虑。
  • 崔益源,李 坤,梅国栋,卢 尧,李垚萱
    2021,73(2):128-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深部矿井热害一直是影响地下矿山生产的重要问题。简要综述围岩放热、空气压缩热、机械放热、爆破放热等4类基本深井热源,并着重阐述了充填材料水化放热,这一新型深井热源,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矿井热害评价方法和深井降温技术。鉴于当前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深井热运动规律探索及治理的发展新方向:关注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寻求整体和局部热害控制相结合的高效降温方法。
    安全工程
  • 满健铭,沈振中,林杰,杨超
    摘要:
    为研究排渗设施部分失效条件下放矿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以河南省某钼矿尾矿库工程为例,基于渗流有限元分析理论,研究特定条件下放矿量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渗席垫渗透系数降为0.8倍时,设计放矿强度下放矿不超过7天,其仍然能满足尾矿库安全需求;越靠近放矿口处,渗流场受到放矿强度的影响越大;放矿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矿浆水部分渗入堆积坝内,另一部分汇入库中。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及尾矿库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李启航,李小双,耿加波,罗浪
    摘要:
    本文以云南晋宁周边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AutoCAD-ANSYS-FLAC3D等软件进行耦合建模,分别建立200m和300m不同开采深度的单一地下开采模型和在露天终了边坡为45°倾角时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型,并展开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边坡高度为200m时,整个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及采场覆岩整体稳定;边坡高度为300m时,边坡侧塑性区出现贯通,边坡岩体将发生弯曲下沉破坏。因此综合经济和安全性考虑,建议控制露天边坡坡高在200m以内。相关研究结果可对磷矿山地下开采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 王 浩,张智宇,雷 振,李超强
    2021,73(2):11-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改善晋宁磷矿因孔内积水而导致爆破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在单孔药量与药包埋深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改变孔间距和排间距,利用LS-DYNA建立了孔间距为5m、6m、7m,排间距为3m和4m的6组计算模型,并通过LS-Prepo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台阶爆破的孔间距与排间距均改变了爆炸应力波的叠加效果,孔间距、排间距的大小存在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时选取单元有效应力值增幅较小,综合考虑单元最大有效应力,建议采用孔间距为600cm、排间距为400cm的孔网参数。将数值模拟所得孔网参数应用于现场爆破工程,统计分析发现大块率较改进前下降20.6%,爆堆松散程度良好,块度适中,炸药单耗由原先的0.33kg·m-3下降至0.25kg·m-3。
  • 霍晨玮,沈振中
    2021,73(2):16-2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持续降雨对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以某加高扩容尾矿坝为研究对象,考虑降雨总量或降雨强度一定的情况,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尾矿坝开展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渗流分析,得到了坝坡表层和坝体纵深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在渗流分析基础之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尾矿坝开展坝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坝坡表层孔隙水压力与之呈正相关,坝体下部高程的孔隙水压力几乎不变,尾矿坝安全系数与之呈负相关;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降雨时间长、降雨强度小时,表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率小,但雨停时尾矿坝的稳定性差;降雨强度一定条件下,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尾矿坝安全系数与降雨量呈负相关。
  • 于永纯,罗正良,孙长坤,魏晓明
    2021,73(2):21-2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金厂河多金属矿空场嗣后充填法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问题,以该矿矿岩-充填体力学参数为基础,利用优选3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强度要求解析计算。通过构建矿山典型开采区域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两步骤采充时序的数值模拟计算,搜索得出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极限稳定状态下的强度数值解,进而对比分析了充填体强度要求数值解与理论解,确定了一步骤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的所需强度和结构设计,可为同类矿山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曹易恒,尹贤刚,李向东,甯瑜琳
    2021,73(2):27-3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研究高速公路压覆矿体开采对高速公路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理论计算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值,并利用3DMine、Midas、FLAC3D等软件,对盘龙铅锌矿矿区高速公路的压覆矿体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综合分析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从而判断压覆矿体开采是否会使得高速公路发生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发生最大沉降位移处位于6~10线开采中心正上方;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出的地表最大倾斜值、最大曲率值、最大水平变形值均满足规程要求,高速公路未发生破坏。
  • 刘 博,李庶林,彭府华
    2021,73(2):32-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边坡稳定是边坡工程的最终目的之一,但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多因素且动态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体系。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因素等四个方面综合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0项指标,根据某露天边坡在治理前后的指标值建立各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利用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边坡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熵权属性的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与边坡治理前后的实际形态相符。
  • 张开诚,张 超,王德全,李 杨,宋洪涛
    2021,73(2):39-4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减少矿山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成本问题,进行“粉煤灰掺量水泥注浆材料配比”实验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析水率、结实率、抗压强度研究,对各实验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优选处最优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相比为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固比为析水率、结实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玻璃掺量对试件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进行在不同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条件下强度的变化模型,固相比、水固比、养护龄期与强度呈正相关,固相比系数值相最大,表明固相比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选择使用二级粉煤灰,固相比4:6,水固比1:1.4,水玻璃掺量0%的方案最优方案,并进行工业实验,均满足现场需求。目前该矿山正逐步将此法推广到矿山其他充填接顶区域。
  • 陈光伸,胡 辉,胡 涛,唐 睿
    2021,73(2):47-5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系统安全性受到多种复杂且难以衡量的危险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多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再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A)对18个子因素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集合,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该系统安全性的量化值,评价出某露天采场的安全性等级为“较好”级别。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全面的分析露天矿的安全问题,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 何泽正,郭忠林,刘 林,胡建非,董 法
    2021,73(2):53-5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矿石开采后遗留下的采空区,对矿山而言始终是一种安全隐患,采空区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本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5个最能充分反映采空区特征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性以及功效系数法的简单高效性,提出一种功效系数法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对某矿山7个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判别与对比论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判别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采空区稳定性判别方法计算简单快速,能较为准确的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矿山采空区治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较为科学依据,判别方法对井下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魏福海,王忠强
    2021,73(2):60-6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高阶段矿房回采过程中,如何既能减少胶结剂用量又能保证高阶段充填体的稳定性,是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的矿山面临的难题之一。为合理划分采场结构,降低充填成本,针对罗河铁矿高阶段采场充填体稳定性开展研究,研究了各因素交互作用下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敏感程度,提出采场宽度、高度、长度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合理匹配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开展试验,根据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4水平设计,计算各种参数情况下,矿山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胶结充填的抗压强度,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拟合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与响应量,对响应面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征了充填体强度需求影响因素敏感度顺序为:采场宽度>采场长度>采场高度>内摩擦角,提出了各工艺技术条件下充填体强度需求,对矿山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东锐
    2021,73(2):64-6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场支护一直是软弱破碎矿床的开采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某矿山软弱破碎矿体采场支护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依据岩体质量分级结果,给出了采场支护优化方案,并选择采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较好的控制采场破坏变形,同时,采场的出矿效率,大幅增加。适合在国内同类型矿体开采中大规模推广。
  • 矿山地质
  • 杨 涛,黄 波
    2021,73(2):69-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加厚旋涌”理论,通过对安多地区矿床(点)统计,圈出五个重要矿集区(菜园子沟、沱沱河、吴曼通洞、托吉涌及莫海拉哼矿集区),因螺旋运动(圆心、半径和速度按特定规律变化的三维以上的运动系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引发的“加厚旋涌”为指导,结合板块俯冲和碰撞理论,提出了安多地区有利成矿地质背景。安多地区地处青藏中央高原,中新生代印度板块的俯冲、碰撞引发下地壳加厚的基础上,造就了壳幔滑脱,地幔软流圈上涌,岩石部分熔融是地表隆升和伸展的主要动力,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加厚深切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提供了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空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在特提斯—喜玛拉雅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控制主要的矿床(点)分布,具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远景,提出建立整装勘查区,使其早日成为国内重要矿业开发基地。
  • 孔令湖,邓文兵,尚 磊
    2021,73(2):79-8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中国镍矿资源具有分布高度集中、开采条件差,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伴生矿种多,对外依存度高等特点。本文基于中国镍矿资源现状,并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原则,归纳了国家级镍矿实物资料的筛选条件:成因典型、产于重点成镍带或主要成矿时代和矿床规模大,并提出了33个符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藏的镍矿目录,反映了中国镍矿的成矿特征,为建立镍矿实物库藏体系与科学采集镍矿实物资料提供参考。
  • 马艳飞,霍清华.,郑玉生
    2021,73(2):87-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当前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缩小找矿靶区,结合该区的物性特征,布设少量的磁、重、电综合剖面是一种快速评价找矿前景的有效方法。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通过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扫面工作,确定了12个局部异常区,缩小了找矿坝区,结合该区物性特征,选择了磁、重、电联合剖面综合测量,引用了工作区内李店地区SDC-05高磁异常钻孔(ZK101、ZK201)资料及岩芯标本磁参数,通过磁、重、电联合剖面的正反演,快速确定了该异常为含磁铁矿化辉长岩体引起,初步确定了磁性体的规模及埋深状态,得出了岩体无明显磁铁矿分异富集特征,不足以形成工业矿体,暂不实施钻探验证,节约了勘探施工资金。
  • 刘厚宁,曹惠锋
    2021,73(2):95-9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建庄地区铀成矿背景、铀成矿条件、铀异常信息,认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铀源和平缓西倾单斜构造、辫状河沉积体系,泥—砂—泥地层结构完整,补-径-排机制较完善,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直罗组下段砂体放射性异常发育,呈带状展布,经钻探验证已发现工业铀矿体,说明该地区具有广阔的铀矿找矿远景。
  • 雷晨露,于常青,范柱国,郑晓杰,杨云秋
    2021,73(2):100-10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彭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北方砂岩型铀矿的重点勘察区域。本文利用现有的地质和测井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描述了砂岩型铀矿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对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得到的地震波阻抗反演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砂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含铀储层的预测研究,为目标区铀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地球物理方法依据。
  • 梁彦波
    2021,73(2):106-10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获各琦铜多金属矿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矿床,后期经热液改造。矿床铜矿石品位变化较均匀,但受到断层构造的影响使得矿体发生错断和品位富集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矿石品位空间分布特征、断层构造特征、褶皱构造特征,推测了矿床找矿方向,对获各琦铜多金属矿深部及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尤祎
    2021,73(2):110-11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地下矿山高溜井卸矿时冲击风流造成的车场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利用干雾降尘分类治理主溜井卸矿坑集中产尘点和车场巷道逸散型产尘点粉尘污染的新技术,从微观上分析了干雾降尘的作用过程,并采用该技术对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井下采区溜井系统-570m卸矿车场粉尘进行治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总尘降尘效率高达95.25%,呼尘降尘效率高达96%。从根本上解决了主溜井粉尘污染问题,极大改善了工人井下作业环境。该技术耗水、耗气、耗电量小,运行成本低且除尘效率高。
  • 陈斌,祝怡斌,翟文龙
    2021,73(2):115-1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阴离子型PAM、PAFC对铝土矿洗矿泥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阴离子型PAM,沉降速率明显加快,但上清液较浑浊,单独使用PAFC,沉降速率无明显提高,但上清液较清。二者复合使用,先投加PAFC、后投加阴离子PAM,优势互补,效果明显。在PAM用量2mg/L,PAFC用量50mg/L试验条件下,絮凝沉降效果好,沉降速率与PAM用量5mg/L时相当,30min后上清液浊度小于30NTU,絮凝底流较实,可见,PAFC和PAM的复合使用对洗矿泥的絮凝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上清液的浊度同时大大节省PAM用量。
  • 孔学伟,彭朝智,杨八九
    2021,73(2):119-1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云锡卡房分公司I-9矿体多年来一直采用普通全面法开采,随着高效开采技术的应用,采空区形成的速度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局部一些矿柱及空区顶板已发生了明显的开裂、离层破坏并且存在异响现象,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压活动将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该矿体后期采动过程应力应变的变化趋势,在结合现场实际、有限元模拟及矿柱力学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位移传感器、钻孔应力计及声发射传感器对卡房1-9矿体顶板、矿柱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确定回采过程中矿柱、顶板的受力状况。掌握采场地压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矿体的开采提供参考。
  • 矿山设备
  • 李亚俊,李印洪,姚银佩,钟生元,吴洁葵,邓望跃
    2021,73(2):124-1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对模拟巷道风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风流受巷道壁的黏滞作用,靠近巷道边壁处风流速度较小,越靠近巷道中心区域风速越大,而这种变化趋势在高、中、低风速条件下基本一致;同时研究以风速V(x)为目标函数值,以距巷道壁距离为变量x,对三种风速条件下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依据此方程构造相应的积分方程计算出巷道的实际风量值,结果显示风量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存在约15%的误差,该误差在实际通风测定时应予以考虑。
  • 崔益源,李 坤,梅国栋,卢 尧,李垚萱
    2021,73(2):128-13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深部矿井热害一直是影响地下矿山生产的重要问题。简要综述围岩放热、空气压缩热、机械放热、爆破放热等4类基本深井热源,并着重阐述了充填材料水化放热,这一新型深井热源,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矿井热害评价方法和深井降温技术。鉴于当前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深井热运动规律探索及治理的发展新方向:关注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寻求整体和局部热害控制相结合的高效降温方法。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7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7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ysjsks@sina.com;ysjsks@163.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