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矿山设备
  • 张元生,战凯,马朝阳,金枫,刘旭,韩志磊
    摘要:
    当前,全球矿业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也面临着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作业安全、从业人员等诸多挑战,发展智能化乃至无人化采矿技术,建设智能矿山,是我国资源开发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概述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智能矿山的内涵,提出了两种典型智能矿山技术架构,对智能矿山建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矿山进行智能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 安全工程
  • 董凯程,陈何,崔松
    摘要:
    某铅锌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法开采,由于充填系统建设滞后导致近地表开采区域遗留大面积采空区及矿柱。针对采空区及残矿赋存现状,运用中深孔顶板及矿柱联合崩落的方式,崩落近地表采空区顶板隔离层及矿柱。采空区顶板及矿柱崩落后利用井下现有出矿工程集中出矿,出矿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该技术方案有效消除采空区垮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回采矿柱残矿,为同类矿山采空区处理及残矿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 焦国芮,陈才贤,杨福斗,温世平,李恒,袁聪林
    2020,72(3):12-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近水平极薄矿体由于矿体薄、倾角几乎水平,爆破的矿石难以自溜,导致生产效率低、贫化损失大。为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结合南温河钨矿极薄矿脉开采现状,提出了双侧侧向抛掷爆破采矿法,利用抛掷爆破技术将矿石直接抛入受矿槽内,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经现场试验采场开采与之前才用的采矿方法对比发现,生产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贫化损失率都可控制在10%以内,极大的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 苏广宇,杨正松
    2020,72(3):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安庆铜矿2#矿体产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开采困难。为保障矿山生产能力,安庆铜矿开展了不稳固围岩倾斜矿体安全开采工艺技术试验研究。通过上盘围岩锚喷网+长锚索加固,降低最大单段装药量,缩短空区暴露时间等,选用小孔径VCR法拉槽的深孔高分段采矿嗣后充填法对2#矿体进行开采,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此类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 朱和玲,张新光
    2020,72(3):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ANSYS和FLAC3D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和地震力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降雨-地震耦合作用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安全系数随水位线的上升而下降。(2)相比降雨工况下,降雨-地震耦合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较差。(3)坡脚的水平位移大于坡顶的水平位移,增加的速率大于坡顶。(4)坡脚产生的水平和竖直的位移普遍比坡顶的大,坡顶和坡脚的位移相对较大,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小。
  • 储士超,王飞飞,王 旭
    2020,72(3):29-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得到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露天边坡最优参数,选取了8个工程地质剖面,通过极限平衡分析得到了A~H剖面在三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基于设计参数,对8个边坡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边坡各剖面最优边坡角结构参数,并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推荐各分区边坡结构参数如下:(1)A、B、C、E、F、G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6°,即Ⅰ区、Ⅲ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6°;(2)D、H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5°,即Ⅱ区、Ⅳ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5°。
  • 刘鹏博,刘龙宝,汪炳锋,张杰
    2020,72(3):34-38,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白音呼布矿区井下开采已经进入深部,矿体多处于构造破碎带中,节理发育、地压作用显著,围岩等级差异较大,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了探究合理的采场跨度,确保井下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音呼布矿区300 m中段采场进路跨度及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采场跨度对围岩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及塑性区扩展规律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以采场进路监测点位移曲线、应力变化和塑性区是否贯通为依据,确定井下Ⅲ级围岩采场安全跨度。研究结果表明:Ⅲ级围岩采场进路跨度超过6 m后,顶板竖向位移和两帮水平位移显著增加,采场两进路塑性区完全贯通,确定Ⅲ级围岩采场进路的最优跨度为6 m。
  • 陈建新,胡亚飞,汪凤伟,陈偶,王能跃
    2020,72(3):39-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某矿深部开拓掘进期间遇到的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的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在对其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体调查、膨胀性试验、地应力测试、松动圈理论分析、锚杆强度试验等策略,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岩性差、破碎带影响和复杂地质构造引起的地应力变化从而引起原支护系统强度不足是造成大面积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基于兼顾凿岩台车设备效率需求而优选支护锚杆,并参考送松动圈、组合拱理论计算调整锚杆参数,确定间排距1.1×1.1m、长2.8m的树脂锚杆+管缝注浆锚杆+湿喷纤维混凝土+钢网为主要支护方案。通过设置收敛变形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显示,总体巷道顶、帮、底收敛量均控制在20-30mm左右,巷道基本保持稳定。
  • 矿山地质
  • 张 荣,周文博,刘彤,穆海旗,赵志伟,阳正勇
    2020,72(3):45-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发现,本区发育有一套特有的构造组合。这些构造(S-C面理、线理、褶皱、不对称构造等)在本区内呈组合出现。结合室内的分析鉴定看出岩石具有粒内应变构造、核幔构造。进一步表明水泉沟地区为一条轴向北东—北北东韧性剪切带。铜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与韧性剪切带的轴向有一定的关系,并出现带状分布,韧性剪切带其次一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本区矿化特征也与韧性变形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矿化较好部位,从糜棱岩到弱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矿化出现矿化减弱的趋势。
  • 杨顺文,黄波,杨涛
    2020,72(3):50-5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造在次级拉张裂陷构造形成了重要“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造就了以锰、磷、重晶石、铅锌、汞、镍钼钒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广泛的红土风化壳集中在黔中、黔东和黔北的泻湖海湾的弱酸-还原性沉积环境中,“移硅沉铁富铝”形成了大规模铝土矿。因此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中期是贵州省重要的外生成矿期,由此加强勘查工作和研究,以期达到新一轮找矿突破。
  • 彭蜀涛,曾庆友
    2020,72(3):57-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 刘大勇,彭桥梁,王德恭
    2020,72(3):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让家溪锑矿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中部拐弯处,是雪峰山弧形隆起锑金钨成矿构造带上典型锑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留茶坡组和寒武纪小烟溪组。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体赋存与地层岩性、构造密切相关,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和裂隙控制矿体的富集和成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结合矿区最新的勘查找矿成果,认为矿区边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 马力克,杨涛,黄波,杨忠贵,朱和书
    2020,72(3):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对贵州省岩相古地理环境中黑色岩系钒矿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等综合研究,认为在黔东(北)地区的黄平—铜仁一带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成矿特征具“内生外成”特点;是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扬子陆块与江南古陆汇聚背景的盆地次级裂陷扩展期的沟—弧—盆格局,随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来的深源性成矿物质,提出了不同地质背景、时期及成矿物源的“内生外成”成矿系统——锰、磷、重晶石、铅锌、汞及镍钼钒矿等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其中下寒武统陆缘碎屑、海底火山喷流、热卤水及古生物活动等共同作用下的含钒沉积建造,在有利地段富集的钒矿床;该研究成果对贵州黑色岩系寻找大型—超大型钒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张树茂
    2020,72(3):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矿山设备无法满足管理者远程控制的难题,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本文开发了基于WinCC Web Navigator的远程控制系统。用户只需在远程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监测运行状态。实践表明,该方案可靠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是未来矿山机械设备朝着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一次成功探索。
  • 文兴,朱青凌
    2020,72(3):79-8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具体工程为研究背景,本文结合某矿山实际工况条件,深入探讨了矿石溜井精确测量与安全评估问题。首先,基于C-ALS三维扫描激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提出了符合现场实况的扫描与测量方案并进行测试,获得了较为丰富和完整的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avitySca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矿业软件Surpac能够支持的水平线文件,并建立了溜井及周边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最后,通过对典型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的技术处理,对溜井垮塌前后三维实体模型布尔运算,取得了溜井垮塌现状实测数据,科学有效地分析了溜井的具体垮塌位置与破坏特征。本文的研究为矿山溜井的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和安全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余乐文,战凯,张达
    2020,72(3):85-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目前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探究了设备供电、运行、通讯等故障诊断技术,建立了故障诊断流程,开发了故障远程控制处理系统。试验证明,故障诊断技术是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的可靠保障。
  • 闫小楼,丁俊峰
    2020,72(3):88-9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持续加强我国尾矿库安全监测管理力度,确保尾矿库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一种露天矿平地型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平地型尾矿库的实际运行特点及监测所需参数项目,结合系列核心算法,将尾矿矿浆流向渗流场与矿浆相互应力场融合,建立较为符合实际运行的尾矿库实况理论模型,并从系统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两大模块展开设计,得出完整的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经现场应用后表明:监控画面在完成实时反映尾矿库运行状况的同时,各项监测数据显示稳定并可形成曲线变化趋势,利于尾矿库安全管理预测,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保持在90%以上,确保了尾矿库实时在线安全监测的系统化、稳定化与实用化,应用效果良好。此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安全监控决策新平台的一种科学体现,更可为类似尾矿库的数据监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 矿山设备
  • 崔益源,梅国栋,常宝孟,王雅莉
    2020,72(3):93-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实现浓缩全尾砂固化堆存,达到地表无害化处理目的,选用矿渣粉、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开发尾砂改性固化剂。以三山岛金矿全尾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尾砂的物化性质;设计了改性固化剂配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改性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占比的增加,尾砂固结体强度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尾砂料浆浓度越大,固结体强度越大;工业石膏的含量变化对尾砂固结体的强度影响最显著;在灰砂比1:20条件下,适合三山岛全尾砂固结的最佳改性固化剂配比为:矿渣粉68.8%、生石灰13%、工业石膏7%、膨润土1.2%。
  • 滕高礼,石宏伟,王彬,茶强华,崔数文
    2020,72(3):99-10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矿山尾矿库分级尾砂用于矿山充填,主要从尾矿库分级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粒级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级尾砂的沉降性试验、坍落度试验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尾矿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的灰砂比1:4~1:8、料浆浓度68%~72%时料浆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可泵性和充填单轴抗压强度,论证了尾矿库分级尾砂可用于矿山充填,提升了矿山充填生产能力和固废物处置能力,有效解决了矿山采充平衡问题,可为同类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 郑明雄,李保珠
    2020,72(3):104-10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水敏凝灰岩快速分解垮塌给勘查钻井带来严重问题。研究凝灰岩在化学溶液中的稳定性对水敏凝灰岩防塌钻井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防塌应用的必要条件。本文选取凝灰岩分布广泛的云贵高原地区的几个典型高分解性软弱水敏凝灰岩作为样本,进行凝灰岩在系列盐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化学实验,并对部分有较好防塌能力的盐溶液进行浓度系列实验。研究表明:1)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凝灰岩的分解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钾盐对部分地区凝灰岩有稳定性改性作用。2)不同地区凝灰岩在不同盐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尽相同,对水敏凝灰岩应使用以某盐的饱和盐溶液为基础的混合盐溶液,辅助使用凝灰岩滤液作为基液有很好的防塌效果。水基盐溶液对凝灰岩分解的阻碍时限一般不超过2天,要使防塌钻井液达到实用程度,但还需钻井液含有纳米成膜及控制钻井液中自由水等其它配方成分。3)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稳定的原理是:高浓度盐溶液阻碍了凝灰岩内部可溶盐的溶出,进而起到了稳定凝灰岩的作用。阻止溶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离子交换改性或双电层效应仅是部分高含粘土凝灰岩的部分稳定性因素。
  • 江金发
    2020,72(3):109-11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金属矿山处于山区,受雷电、供电侧电源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短时停电。通过加强管理、硬件的提升、技术改造等办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生产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矿山设备
  • 张元生,战凯,马朝阳,金枫,刘旭,韩志磊
    摘要:
    当前,全球矿业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也面临着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作业安全、从业人员等诸多挑战,发展智能化乃至无人化采矿技术,建设智能矿山,是我国资源开发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概述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智能矿山的内涵,提出了两种典型智能矿山技术架构,对智能矿山建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矿山进行智能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 安全工程
  • 董凯程,陈何,崔松
    摘要:
    某铅锌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法开采,由于充填系统建设滞后导致近地表开采区域遗留大面积采空区及矿柱。针对采空区及残矿赋存现状,运用中深孔顶板及矿柱联合崩落的方式,崩落近地表采空区顶板隔离层及矿柱。采空区顶板及矿柱崩落后利用井下现有出矿工程集中出矿,出矿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该技术方案有效消除采空区垮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回采矿柱残矿,为同类矿山采空区处理及残矿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 焦国芮,陈才贤,杨福斗,温世平,李恒,袁聪林
    2020,72(3):12-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近水平极薄矿体由于矿体薄、倾角几乎水平,爆破的矿石难以自溜,导致生产效率低、贫化损失大。为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结合南温河钨矿极薄矿脉开采现状,提出了双侧侧向抛掷爆破采矿法,利用抛掷爆破技术将矿石直接抛入受矿槽内,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经现场试验采场开采与之前才用的采矿方法对比发现,生产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贫化损失率都可控制在10%以内,极大的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 苏广宇,杨正松
    2020,72(3):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安庆铜矿2#矿体产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开采困难。为保障矿山生产能力,安庆铜矿开展了不稳固围岩倾斜矿体安全开采工艺技术试验研究。通过上盘围岩锚喷网+长锚索加固,降低最大单段装药量,缩短空区暴露时间等,选用小孔径VCR法拉槽的深孔高分段采矿嗣后充填法对2#矿体进行开采,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此类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 朱和玲,张新光
    2020,72(3):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ANSYS和FLAC3D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和地震力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降雨-地震耦合作用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安全系数随水位线的上升而下降。(2)相比降雨工况下,降雨-地震耦合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较差。(3)坡脚的水平位移大于坡顶的水平位移,增加的速率大于坡顶。(4)坡脚产生的水平和竖直的位移普遍比坡顶的大,坡顶和坡脚的位移相对较大,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小。
  • 储士超,王飞飞,王 旭
    2020,72(3):29-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得到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露天边坡最优参数,选取了8个工程地质剖面,通过极限平衡分析得到了A~H剖面在三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基于设计参数,对8个边坡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边坡各剖面最优边坡角结构参数,并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推荐各分区边坡结构参数如下:(1)A、B、C、E、F、G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6°,即Ⅰ区、Ⅲ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6°;(2)D、H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5°,即Ⅱ区、Ⅳ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5°。
  • 刘鹏博,刘龙宝,汪炳锋,张杰
    2020,72(3):34-38,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白音呼布矿区井下开采已经进入深部,矿体多处于构造破碎带中,节理发育、地压作用显著,围岩等级差异较大,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了探究合理的采场跨度,确保井下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音呼布矿区300 m中段采场进路跨度及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采场跨度对围岩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及塑性区扩展规律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以采场进路监测点位移曲线、应力变化和塑性区是否贯通为依据,确定井下Ⅲ级围岩采场安全跨度。研究结果表明:Ⅲ级围岩采场进路跨度超过6 m后,顶板竖向位移和两帮水平位移显著增加,采场两进路塑性区完全贯通,确定Ⅲ级围岩采场进路的最优跨度为6 m。
  • 陈建新,胡亚飞,汪凤伟,陈偶,王能跃
    2020,72(3):39-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某矿深部开拓掘进期间遇到的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的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在对其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体调查、膨胀性试验、地应力测试、松动圈理论分析、锚杆强度试验等策略,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岩性差、破碎带影响和复杂地质构造引起的地应力变化从而引起原支护系统强度不足是造成大面积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基于兼顾凿岩台车设备效率需求而优选支护锚杆,并参考送松动圈、组合拱理论计算调整锚杆参数,确定间排距1.1×1.1m、长2.8m的树脂锚杆+管缝注浆锚杆+湿喷纤维混凝土+钢网为主要支护方案。通过设置收敛变形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显示,总体巷道顶、帮、底收敛量均控制在20-30mm左右,巷道基本保持稳定。
  • 矿山地质
  • 张 荣,周文博,刘彤,穆海旗,赵志伟,阳正勇
    2020,72(3):45-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发现,本区发育有一套特有的构造组合。这些构造(S-C面理、线理、褶皱、不对称构造等)在本区内呈组合出现。结合室内的分析鉴定看出岩石具有粒内应变构造、核幔构造。进一步表明水泉沟地区为一条轴向北东—北北东韧性剪切带。铜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与韧性剪切带的轴向有一定的关系,并出现带状分布,韧性剪切带其次一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本区矿化特征也与韧性变形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矿化较好部位,从糜棱岩到弱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矿化出现矿化减弱的趋势。
  • 杨顺文,黄波,杨涛
    2020,72(3):50-5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造在次级拉张裂陷构造形成了重要“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造就了以锰、磷、重晶石、铅锌、汞、镍钼钒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广泛的红土风化壳集中在黔中、黔东和黔北的泻湖海湾的弱酸-还原性沉积环境中,“移硅沉铁富铝”形成了大规模铝土矿。因此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中期是贵州省重要的外生成矿期,由此加强勘查工作和研究,以期达到新一轮找矿突破。
  • 彭蜀涛,曾庆友
    2020,72(3):57-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 刘大勇,彭桥梁,王德恭
    2020,72(3):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让家溪锑矿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中部拐弯处,是雪峰山弧形隆起锑金钨成矿构造带上典型锑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留茶坡组和寒武纪小烟溪组。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体赋存与地层岩性、构造密切相关,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和裂隙控制矿体的富集和成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结合矿区最新的勘查找矿成果,认为矿区边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 马力克,杨涛,黄波,杨忠贵,朱和书
    2020,72(3):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对贵州省岩相古地理环境中黑色岩系钒矿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等综合研究,认为在黔东(北)地区的黄平—铜仁一带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成矿特征具“内生外成”特点;是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扬子陆块与江南古陆汇聚背景的盆地次级裂陷扩展期的沟—弧—盆格局,随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来的深源性成矿物质,提出了不同地质背景、时期及成矿物源的“内生外成”成矿系统——锰、磷、重晶石、铅锌、汞及镍钼钒矿等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其中下寒武统陆缘碎屑、海底火山喷流、热卤水及古生物活动等共同作用下的含钒沉积建造,在有利地段富集的钒矿床;该研究成果对贵州黑色岩系寻找大型—超大型钒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张树茂
    2020,72(3):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矿山设备无法满足管理者远程控制的难题,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本文开发了基于WinCC Web Navigator的远程控制系统。用户只需在远程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监测运行状态。实践表明,该方案可靠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是未来矿山机械设备朝着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一次成功探索。
  • 文兴,朱青凌
    2020,72(3):79-8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具体工程为研究背景,本文结合某矿山实际工况条件,深入探讨了矿石溜井精确测量与安全评估问题。首先,基于C-ALS三维扫描激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提出了符合现场实况的扫描与测量方案并进行测试,获得了较为丰富和完整的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avitySca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矿业软件Surpac能够支持的水平线文件,并建立了溜井及周边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最后,通过对典型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的技术处理,对溜井垮塌前后三维实体模型布尔运算,取得了溜井垮塌现状实测数据,科学有效地分析了溜井的具体垮塌位置与破坏特征。本文的研究为矿山溜井的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和安全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余乐文,战凯,张达
    2020,72(3):85-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目前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探究了设备供电、运行、通讯等故障诊断技术,建立了故障诊断流程,开发了故障远程控制处理系统。试验证明,故障诊断技术是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的可靠保障。
  • 闫小楼,丁俊峰
    2020,72(3):88-9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持续加强我国尾矿库安全监测管理力度,确保尾矿库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一种露天矿平地型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平地型尾矿库的实际运行特点及监测所需参数项目,结合系列核心算法,将尾矿矿浆流向渗流场与矿浆相互应力场融合,建立较为符合实际运行的尾矿库实况理论模型,并从系统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两大模块展开设计,得出完整的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经现场应用后表明:监控画面在完成实时反映尾矿库运行状况的同时,各项监测数据显示稳定并可形成曲线变化趋势,利于尾矿库安全管理预测,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保持在90%以上,确保了尾矿库实时在线安全监测的系统化、稳定化与实用化,应用效果良好。此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安全监控决策新平台的一种科学体现,更可为类似尾矿库的数据监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 矿山设备
  • 崔益源,梅国栋,常宝孟,王雅莉
    2020,72(3):93-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实现浓缩全尾砂固化堆存,达到地表无害化处理目的,选用矿渣粉、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开发尾砂改性固化剂。以三山岛金矿全尾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尾砂的物化性质;设计了改性固化剂配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改性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占比的增加,尾砂固结体强度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尾砂料浆浓度越大,固结体强度越大;工业石膏的含量变化对尾砂固结体的强度影响最显著;在灰砂比1:20条件下,适合三山岛全尾砂固结的最佳改性固化剂配比为:矿渣粉68.8%、生石灰13%、工业石膏7%、膨润土1.2%。
  • 滕高礼,石宏伟,王彬,茶强华,崔数文
    2020,72(3):99-10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矿山尾矿库分级尾砂用于矿山充填,主要从尾矿库分级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粒级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级尾砂的沉降性试验、坍落度试验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尾矿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的灰砂比1:4~1:8、料浆浓度68%~72%时料浆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可泵性和充填单轴抗压强度,论证了尾矿库分级尾砂可用于矿山充填,提升了矿山充填生产能力和固废物处置能力,有效解决了矿山采充平衡问题,可为同类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 郑明雄,李保珠
    2020,72(3):104-10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水敏凝灰岩快速分解垮塌给勘查钻井带来严重问题。研究凝灰岩在化学溶液中的稳定性对水敏凝灰岩防塌钻井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防塌应用的必要条件。本文选取凝灰岩分布广泛的云贵高原地区的几个典型高分解性软弱水敏凝灰岩作为样本,进行凝灰岩在系列盐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化学实验,并对部分有较好防塌能力的盐溶液进行浓度系列实验。研究表明:1)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凝灰岩的分解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钾盐对部分地区凝灰岩有稳定性改性作用。2)不同地区凝灰岩在不同盐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尽相同,对水敏凝灰岩应使用以某盐的饱和盐溶液为基础的混合盐溶液,辅助使用凝灰岩滤液作为基液有很好的防塌效果。水基盐溶液对凝灰岩分解的阻碍时限一般不超过2天,要使防塌钻井液达到实用程度,但还需钻井液含有纳米成膜及控制钻井液中自由水等其它配方成分。3)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稳定的原理是:高浓度盐溶液阻碍了凝灰岩内部可溶盐的溶出,进而起到了稳定凝灰岩的作用。阻止溶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离子交换改性或双电层效应仅是部分高含粘土凝灰岩的部分稳定性因素。
  • 江金发
    2020,72(3):109-11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金属矿山处于山区,受雷电、供电侧电源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短时停电。通过加强管理、硬件的提升、技术改造等办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生产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矿山设备
  • 张元生,战凯,马朝阳,金枫,刘旭,韩志磊
    摘要:
    当前,全球矿业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也面临着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作业安全、从业人员等诸多挑战,发展智能化乃至无人化采矿技术,建设智能矿山,是我国资源开发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概述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智能矿山的内涵,提出了两种典型智能矿山技术架构,对智能矿山建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矿山进行智能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 安全工程
  • 董凯程,陈何,崔松
    摘要:
    某铅锌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法开采,由于充填系统建设滞后导致近地表开采区域遗留大面积采空区及矿柱。针对采空区及残矿赋存现状,运用中深孔顶板及矿柱联合崩落的方式,崩落近地表采空区顶板隔离层及矿柱。采空区顶板及矿柱崩落后利用井下现有出矿工程集中出矿,出矿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该技术方案有效消除采空区垮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回采矿柱残矿,为同类矿山采空区处理及残矿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 焦国芮,陈才贤,杨福斗,温世平,李恒,袁聪林
    2020,72(3):12-1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近水平极薄矿体由于矿体薄、倾角几乎水平,爆破的矿石难以自溜,导致生产效率低、贫化损失大。为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结合南温河钨矿极薄矿脉开采现状,提出了双侧侧向抛掷爆破采矿法,利用抛掷爆破技术将矿石直接抛入受矿槽内,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经现场试验采场开采与之前才用的采矿方法对比发现,生产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贫化损失率都可控制在10%以内,极大的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 苏广宇,杨正松
    2020,72(3):16-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安庆铜矿2#矿体产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开采困难。为保障矿山生产能力,安庆铜矿开展了不稳固围岩倾斜矿体安全开采工艺技术试验研究。通过上盘围岩锚喷网+长锚索加固,降低最大单段装药量,缩短空区暴露时间等,选用小孔径VCR法拉槽的深孔高分段采矿嗣后充填法对2#矿体进行开采,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此类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 朱和玲,张新光
    2020,72(3):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ANSYS和FLAC3D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和地震力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降雨-地震耦合作用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安全系数随水位线的上升而下降。(2)相比降雨工况下,降雨-地震耦合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较差。(3)坡脚的水平位移大于坡顶的水平位移,增加的速率大于坡顶。(4)坡脚产生的水平和竖直的位移普遍比坡顶的大,坡顶和坡脚的位移相对较大,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小。
  • 储士超,王飞飞,王 旭
    2020,72(3):29-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得到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露天边坡最优参数,选取了8个工程地质剖面,通过极限平衡分析得到了A~H剖面在三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基于设计参数,对8个边坡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边坡各剖面最优边坡角结构参数,并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推荐各分区边坡结构参数如下:(1)A、B、C、E、F、G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6°,即Ⅰ区、Ⅲ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6°;(2)D、H剖面推荐整体边坡角为45°,即Ⅱ区、Ⅳ区边坡整体边坡角推荐45°。
  • 刘鹏博,刘龙宝,汪炳锋,张杰
    2020,72(3):34-38,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白音呼布矿区井下开采已经进入深部,矿体多处于构造破碎带中,节理发育、地压作用显著,围岩等级差异较大,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为了探究合理的采场跨度,确保井下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音呼布矿区300 m中段采场进路跨度及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采场跨度对围岩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及塑性区扩展规律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以采场进路监测点位移曲线、应力变化和塑性区是否贯通为依据,确定井下Ⅲ级围岩采场安全跨度。研究结果表明:Ⅲ级围岩采场进路跨度超过6 m后,顶板竖向位移和两帮水平位移显著增加,采场两进路塑性区完全贯通,确定Ⅲ级围岩采场进路的最优跨度为6 m。
  • 陈建新,胡亚飞,汪凤伟,陈偶,王能跃
    2020,72(3):39-4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某矿深部开拓掘进期间遇到的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的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在对其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体调查、膨胀性试验、地应力测试、松动圈理论分析、锚杆强度试验等策略,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岩性差、破碎带影响和复杂地质构造引起的地应力变化从而引起原支护系统强度不足是造成大面积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基于兼顾凿岩台车设备效率需求而优选支护锚杆,并参考送松动圈、组合拱理论计算调整锚杆参数,确定间排距1.1×1.1m、长2.8m的树脂锚杆+管缝注浆锚杆+湿喷纤维混凝土+钢网为主要支护方案。通过设置收敛变形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显示,总体巷道顶、帮、底收敛量均控制在20-30mm左右,巷道基本保持稳定。
  • 矿山地质
  • 张 荣,周文博,刘彤,穆海旗,赵志伟,阳正勇
    2020,72(3):45-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发现,本区发育有一套特有的构造组合。这些构造(S-C面理、线理、褶皱、不对称构造等)在本区内呈组合出现。结合室内的分析鉴定看出岩石具有粒内应变构造、核幔构造。进一步表明水泉沟地区为一条轴向北东—北北东韧性剪切带。铜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与韧性剪切带的轴向有一定的关系,并出现带状分布,韧性剪切带其次一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本区矿化特征也与韧性变形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矿化较好部位,从糜棱岩到弱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矿化出现矿化减弱的趋势。
  • 杨顺文,黄波,杨涛
    2020,72(3):50-5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武陵、雪峰及加里东运动的裂陷离散、汇聚及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岩浆活动较弱。通过研究认为: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南古陆的汇聚,使黔北-黔东-黔南沉积建造在次级拉张裂陷构造形成了重要“内生外成”的成矿系统,造就了以锰、磷、重晶石、铅锌、汞、镍钼钒等为主的喷流沉积型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广泛的红土风化壳集中在黔中、黔东和黔北的泻湖海湾的弱酸-还原性沉积环境中,“移硅沉铁富铝”形成了大规模铝土矿。因此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中期是贵州省重要的外生成矿期,由此加强勘查工作和研究,以期达到新一轮找矿突破。
  • 彭蜀涛,曾庆友
    2020,72(3):57-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 刘大勇,彭桥梁,王德恭
    2020,72(3):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让家溪锑矿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中部拐弯处,是雪峰山弧形隆起锑金钨成矿构造带上典型锑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留茶坡组和寒武纪小烟溪组。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体赋存与地层岩性、构造密切相关,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和裂隙控制矿体的富集和成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结合矿区最新的勘查找矿成果,认为矿区边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 马力克,杨涛,黄波,杨忠贵,朱和书
    2020,72(3):70-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对贵州省岩相古地理环境中黑色岩系钒矿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等综合研究,认为在黔东(北)地区的黄平—铜仁一带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成矿特征具“内生外成”特点;是南华系—早古生代中期扬子陆块与江南古陆汇聚背景的盆地次级裂陷扩展期的沟—弧—盆格局,随着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来的深源性成矿物质,提出了不同地质背景、时期及成矿物源的“内生外成”成矿系统——锰、磷、重晶石、铅锌、汞及镍钼钒矿等大型—超大型矿集区;其中下寒武统陆缘碎屑、海底火山喷流、热卤水及古生物活动等共同作用下的含钒沉积建造,在有利地段富集的钒矿床;该研究成果对贵州黑色岩系寻找大型—超大型钒矿具有指导意义。
  • 矿山环境
  • 张树茂
    2020,72(3):76-7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矿山设备无法满足管理者远程控制的难题,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本文开发了基于WinCC Web Navigator的远程控制系统。用户只需在远程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监测运行状态。实践表明,该方案可靠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是未来矿山机械设备朝着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一次成功探索。
  • 文兴,朱青凌
    2020,72(3):79-8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具体工程为研究背景,本文结合某矿山实际工况条件,深入探讨了矿石溜井精确测量与安全评估问题。首先,基于C-ALS三维扫描激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提出了符合现场实况的扫描与测量方案并进行测试,获得了较为丰富和完整的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avitySca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矿业软件Surpac能够支持的水平线文件,并建立了溜井及周边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最后,通过对典型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的技术处理,对溜井垮塌前后三维实体模型布尔运算,取得了溜井垮塌现状实测数据,科学有效地分析了溜井的具体垮塌位置与破坏特征。本文的研究为矿山溜井的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和安全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余乐文,战凯,张达
    2020,72(3):85-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目前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探究了设备供电、运行、通讯等故障诊断技术,建立了故障诊断流程,开发了故障远程控制处理系统。试验证明,故障诊断技术是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的可靠保障。
  • 闫小楼,丁俊峰
    2020,72(3):88-9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持续加强我国尾矿库安全监测管理力度,确保尾矿库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一种露天矿平地型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平地型尾矿库的实际运行特点及监测所需参数项目,结合系列核心算法,将尾矿矿浆流向渗流场与矿浆相互应力场融合,建立较为符合实际运行的尾矿库实况理论模型,并从系统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两大模块展开设计,得出完整的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经现场应用后表明:监控画面在完成实时反映尾矿库运行状况的同时,各项监测数据显示稳定并可形成曲线变化趋势,利于尾矿库安全管理预测,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保持在90%以上,确保了尾矿库实时在线安全监测的系统化、稳定化与实用化,应用效果良好。此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安全监控决策新平台的一种科学体现,更可为类似尾矿库的数据监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 矿山设备
  • 崔益源,梅国栋,常宝孟,王雅莉
    2020,72(3):93-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实现浓缩全尾砂固化堆存,达到地表无害化处理目的,选用矿渣粉、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开发尾砂改性固化剂。以三山岛金矿全尾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尾砂的物化性质;设计了改性固化剂配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改性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生石灰、工业石膏和膨润土占比的增加,尾砂固结体强度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尾砂料浆浓度越大,固结体强度越大;工业石膏的含量变化对尾砂固结体的强度影响最显著;在灰砂比1:20条件下,适合三山岛全尾砂固结的最佳改性固化剂配比为:矿渣粉68.8%、生石灰13%、工业石膏7%、膨润土1.2%。
  • 滕高礼,石宏伟,王彬,茶强华,崔数文
    2020,72(3):99-10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研究矿山尾矿库分级尾砂用于矿山充填,主要从尾矿库分级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粒级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级尾砂的沉降性试验、坍落度试验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尾矿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的灰砂比1:4~1:8、料浆浓度68%~72%时料浆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可泵性和充填单轴抗压强度,论证了尾矿库分级尾砂可用于矿山充填,提升了矿山充填生产能力和固废物处置能力,有效解决了矿山采充平衡问题,可为同类矿山提供参考借鉴。
  • 郑明雄,李保珠
    2020,72(3):104-10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水敏凝灰岩快速分解垮塌给勘查钻井带来严重问题。研究凝灰岩在化学溶液中的稳定性对水敏凝灰岩防塌钻井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防塌应用的必要条件。本文选取凝灰岩分布广泛的云贵高原地区的几个典型高分解性软弱水敏凝灰岩作为样本,进行凝灰岩在系列盐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化学实验,并对部分有较好防塌能力的盐溶液进行浓度系列实验。研究表明:1)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凝灰岩的分解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钾盐对部分地区凝灰岩有稳定性改性作用。2)不同地区凝灰岩在不同盐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尽相同,对水敏凝灰岩应使用以某盐的饱和盐溶液为基础的混合盐溶液,辅助使用凝灰岩滤液作为基液有很好的防塌效果。水基盐溶液对凝灰岩分解的阻碍时限一般不超过2天,要使防塌钻井液达到实用程度,但还需钻井液含有纳米成膜及控制钻井液中自由水等其它配方成分。3)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稳定的原理是:高浓度盐溶液阻碍了凝灰岩内部可溶盐的溶出,进而起到了稳定凝灰岩的作用。阻止溶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离子交换改性或双电层效应仅是部分高含粘土凝灰岩的部分稳定性因素。
  • 江金发
    2020,72(3):109-11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金属矿山处于山区,受雷电、供电侧电源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短时停电。通过加强管理、硬件的提升、技术改造等办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生产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7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7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ysjsks@sina.com;ysjsks@163.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