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绿色采矿
  • 崔新男,汪旭光,张华,冯盼学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ms或75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矿山地质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军,毕鹏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一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本期目录
  • 王文杰
    2019,71(2):95-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国内外深井矿山越来越多,深井提升系统在矿山的开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南非某矿山深井提升系统进行方案比较,各方案分别从基建投资、生产期间电耗及钢丝绳消耗几方面来对比,将后期运营成本折现,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综合比较,并通过SWOT分析各方案,最后综合SWOT分析和费用现值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 林坚普1,王卫星1,2,严 群1,郭太良1,姚剑敏1,林志贤1,白莉娜1
    2019,71(2):99-10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25)] [ PDF () ] [HTML()]
    摘要:
    为使矿岩块度在线检测能精确和快速地进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首先选取全局自动阈值分割算法粗分割图像,然后针对粗分割效果较差的目标区域,重复利用该阈值分割算法直到无区域可分离。在重复分割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每一个目标物体的参数(尺寸,形状及梯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若该目标为非正常块度,对其进行重复分割。通过对一次矿山爆破的300多幅矿岩块度图像进行测试表明:这种算法与新近的聚类分析及图论最小割算法相比, 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在保证在线处理速度的要求下,分割准确率达95%以上。该法可有效地扩展应用在其它颗粒在线检测系统中。
  • 安全工程
  • 东龙宾1,王少泉1,蔺帅宇1,庞 森2,乔洪斌2
    [ 摘要 (891)] [ PDF () ] [HTML()]
    摘要:
    进行精确的采空区探测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治理的前提。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探测技术,采用采空区探测系统C-ALS对雅满苏地下矿采空区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建立了可视化采空区三维实测模型,获取了采空区三维形态、空间位置、空区体积、顶板暴露面积等关键信息。根据三维激光探测结果,结合3DMine矿业软件耦合建立了完整矿区现状三维模型。实践表明该探测系统能够对地下空区进行精确的、全方位扫描,操作简单、安全,探测结果可为下一步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 张树茂1,2,崔 旋1,2
    [ 摘要 (863)] [ PDF () ] [HTML()]
    摘要:
    利用VB语言良好的界面定制功能及其数据运算存储能力,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尾矿输送水力计算程序。通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用户只需根据界面提示输入相关参数,程序便可自动完成计算。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程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程序能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相关计算,且计算结果精度高,对尾矿输送的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贾穆承1,2,明 建1,2,郭海东3,毛市龙1,2
    [ 摘要 (810)]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相互影响的问题,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研究。基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对不同的顶柱厚度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在相同采空区跨度下的不同厚度的境界顶柱的稳定性规律,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的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
  • 蓝昌金
    2019,71(2):12-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6)] [ PDF () ] [HTML()]
    摘要:
    小厂坝铅锌矿井采深大,空区群分布范围广,导致岩爆经常发生,因此岩爆成为制约该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依据矿井实际地质与生产条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各岩体应力状态进行研究,评估并划分岩爆区域与等级。并对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展开研究,优选出最佳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岩爆发生。
  • 樊 露,陈星明,袁侨坤,朱仕强,莫 超
    2019,71(2):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0)] [ PDF () ] [HTML()]
    摘要:
    废石混入率的测定方法不多,矿山最常用的是平面照相法加以CAD辅助,在CAD图中圈定出废石的面积从而大致确定出废石混入率。然而这种方法工作量非常大,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为了简化人工步骤,引入ARCGIS重分类功能,结合照相法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用ARCGIS软件求出废石面积,并通过对栅格矢量的优化,提高ARCGIS二值化的准确率。通过与传统平面照相CAD圈定法对照实验,误差分析说明了运用ARCGIS也可以达到人工圈定的准确度。相比之下,ARCGIS测定方法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 吉学文,潘张伟
    2019,71(2):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6)] [ PDF () ] [HTML()]
    摘要:
    在矿山规划建设初期,依据地表地质图及钻孔数据资料,结合斑岩型矿床特点,采用矿块指标体系进行矿化域的圈定,利用3DMine软件建立地形表面模型、实体模型和品位分布模型,构建综合的矿体三维空间模型,分析矿体品位分布状况。从而优化矿山工程布置设计,合理安排矿山采矿进度计划,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实现矿山的最佳工程投资。
  • 倪振原1,2,明 建1,2,金爱兵1,2,孙金海1,2
    2019,71(2):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73)]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灰色预测模型GM(1,1)更适用于短期预测的问题,以其为基础采用等维新息和等维灰数递补两种动态灰色预测方法对矿山地表的沉降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研究。探讨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预测的实现机理,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等维新息模型可以利用新息调整灰色模型,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可以利用灰度约束灰平面的大小,两者相结合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工程实践表明: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结合运用,适用于中长期的沉降预测,能够获得更为合理和精确的预测结果。
  • 王飞飞1,2,邹 平1,2,孟中华1,2,李爱兵1,2,刘正宇1,2,虎万杰1,2,马 增1,2
    2019,71(2):66-7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14)] [ PDF () ] [HTML()]
    摘要:
    为了得到大桥磷矿采空区与矿山稳定性,本文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采空区—矿柱—矿山三维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对大桥磷矿采空区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柱剪应力大小与矿柱横截面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矿柱剪应力的大小与上覆岩层厚度有直接联系。采空区埋深对采空区矿柱的剪应力与矿柱轴向应力均有很大的影响,上部岩体的重力较小,矿柱产生的剪应力与轴向应力较小。矿山没有产生大面积的塑性区分布,矿山稳定性良好。研究成结果可以为相似矿山提供参考。
  • 黄发凯1,蔡永顺2,3,张 洋1,宫元章1,王 平2,3
    2019,71(2):71-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94)] [ PDF () ] [HTML()]
    摘要:
    黄山铜镍矿30#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井下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明显,局部已出现片帮及冒顶。本文根据矿山岩体岩性、节理裂隙发育及实际开采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了设计及优化,并建立了地压监测系统。通过对微震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研究基于微震事件岩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袁 康,张志军
    2019,71(2):76-8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94)] [ PDF () ] [HTML()]
    摘要:
    露天矿边坡监测对矿山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传统的边坡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结果不能很好地表现边坡的整体变化。微震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联合运用,能监测到某个边坡整体变化趋势,以及爆破、开挖等施工扰动对边坡的影响。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大范围的高陡边坡监测,尤其是对露天矿深部强化开采的高陡边坡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 崔新男1,汪旭光2,陈 何2,冯盼学2,张华3
    2019,71(2):82-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67)] [ PDF () ] [HTML()]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 ms或75 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王红心
    2019,71(2):86-8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9)] [ PDF () ] [HTML()]
    摘要: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地下开采使用凿岩台车钻孔进行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爆破。为降低爆破成本、提高装药效率、增加爆破进尺,试验使用价格低廉的粒状铵油炸药部分替代传统使用的价格昂贵的卷装乳化炸药。通过采用便携式装药器向炮孔中装填粒状铵油炸药,实现了耦合装药,提高了装药效率。针对新的装药方式,对布孔装药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破进尺增加了0.3~0.5 m,装药效率提高了约15%,掘进爆破循环节省炸药成本30%左右。介绍了粒状铵油炸药在谦比希铜矿井下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的推广应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谭星宇1,2,杨 倩1,盛建红1,2
    2019,71(2):90-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1)] [ PDF () ] [HTML()]
    摘要:
    多中段同时开采金属矿山普遍存在风量按需分配困难、有效风量率低和通风能耗高等问题。针对开采急倾斜极薄或薄矿体的金属矿山,运用单元通风原理,提出了一种多种段开采的单元通风方式。该通风方式以用风部分为核心,将多个生产中段分成若干通风单元,各单元安装主扇,负责本单元的通风,通过单元主扇和中段内的调节设施调节各单元和生产中段的风量分配。将该单元通风方式应用于河南某金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能解决目前矿山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风量按需分配。该单元通风方式适用于其它类似金属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矿山地质
  • 张庆华,罗洪远,卢 卯
    2019,71(2):33-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9)] [ PDF () ] [HTML()]
    摘要:
    通过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的实地调查,目的是寻找研究区内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对区内进行的物探磁法测量,获取了详细的原始磁异常数据,为了准确地分析解释磁异常与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的延拓以及异常特征分析,圈定出了磁异常范围,确定了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筛选出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区并做出合理推断:C1异常由埋藏深度较大、磁性较强且规模在垂向上由大变小再增大的隐伏岩体引起;C2异常由浅部铜多金属矿化引起;C3-1异常由构造带中埋藏较深、范围不大的中酸性岩体引起;C3-2异常由断裂构造引起。磁异常的整体走向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推断由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的含矿构造带引起,同时对磁异常的特征分析对多金属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
  • 刘 军1,袁海潮1,郭文波1,刘 敏1,黄 波2,李大吉2,石明科2
    2019,71(2):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8)] [ PDF () ] [HTML()]
    摘要:
    金鸿山铜钼矿床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矿化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中。本文分析了赋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赋矿岩体锆石Th/U比值为0.22~0.70,平均0.57,阴极发光(CL)具良好韵律环带,显示了岩浆锆石特征;赋矿岩体LA-ICP-MS U-Pb年龄为(475.1±2.3)Ma,属中奥陶世,据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内构造演化,我们认为含矿岩体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 军,毕 鹏
    2019,71(2):44-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06)] [ PDF () ] [HTML()]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 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 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1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刘燕青1,2,梁新辉1,2,程蓓雷1,2,黄 岚1,2,常嘉毅1,2,毛 宁1,2
    2019,71(2):52-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 张 权1,王积善1,谢恩彩2,王道会3
    2019,71(2):58-6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85)] [ PDF () ] [HTML()]
    摘要:
    保山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中南段,伴随多次构造转换,地块内发生了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的多次花岗岩体侵入活动,使得该区形成了复杂而独具特色的成矿系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铜—铅—锌—银—汞—锡—稀有金属矿集区。杨梅田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西南部,矿床赋矿地层为上奥陶统,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面清楚,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通过开展构造叠加晕测量工作,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出现异常,加之同一个矿体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复杂,反映了矿床的形成为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结果。矿床为一受构造与岩性共同控制的沉积—改造型热液矿床。
    绿色采矿
  • 崔新男,汪旭光,张华,冯盼学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ms或75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矿山地质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军,毕鹏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一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本期目录
  • 王文杰
    2019,71(2):95-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国内外深井矿山越来越多,深井提升系统在矿山的开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南非某矿山深井提升系统进行方案比较,各方案分别从基建投资、生产期间电耗及钢丝绳消耗几方面来对比,将后期运营成本折现,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综合比较,并通过SWOT分析各方案,最后综合SWOT分析和费用现值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 林坚普1,王卫星1,2,严 群1,郭太良1,姚剑敏1,林志贤1,白莉娜1
    2019,71(2):99-10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25)] [ PDF () ] [HTML()]
    摘要:
    为使矿岩块度在线检测能精确和快速地进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首先选取全局自动阈值分割算法粗分割图像,然后针对粗分割效果较差的目标区域,重复利用该阈值分割算法直到无区域可分离。在重复分割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每一个目标物体的参数(尺寸,形状及梯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若该目标为非正常块度,对其进行重复分割。通过对一次矿山爆破的300多幅矿岩块度图像进行测试表明:这种算法与新近的聚类分析及图论最小割算法相比, 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在保证在线处理速度的要求下,分割准确率达95%以上。该法可有效地扩展应用在其它颗粒在线检测系统中。
  • 安全工程
  • 东龙宾1,王少泉1,蔺帅宇1,庞 森2,乔洪斌2
    [ 摘要 (891)] [ PDF () ] [HTML()]
    摘要:
    进行精确的采空区探测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治理的前提。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探测技术,采用采空区探测系统C-ALS对雅满苏地下矿采空区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建立了可视化采空区三维实测模型,获取了采空区三维形态、空间位置、空区体积、顶板暴露面积等关键信息。根据三维激光探测结果,结合3DMine矿业软件耦合建立了完整矿区现状三维模型。实践表明该探测系统能够对地下空区进行精确的、全方位扫描,操作简单、安全,探测结果可为下一步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 张树茂1,2,崔 旋1,2
    [ 摘要 (863)] [ PDF () ] [HTML()]
    摘要:
    利用VB语言良好的界面定制功能及其数据运算存储能力,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尾矿输送水力计算程序。通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用户只需根据界面提示输入相关参数,程序便可自动完成计算。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程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程序能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相关计算,且计算结果精度高,对尾矿输送的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贾穆承1,2,明 建1,2,郭海东3,毛市龙1,2
    [ 摘要 (810)]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相互影响的问题,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研究。基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对不同的顶柱厚度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在相同采空区跨度下的不同厚度的境界顶柱的稳定性规律,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的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
  • 蓝昌金
    2019,71(2):12-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6)] [ PDF () ] [HTML()]
    摘要:
    小厂坝铅锌矿井采深大,空区群分布范围广,导致岩爆经常发生,因此岩爆成为制约该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依据矿井实际地质与生产条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各岩体应力状态进行研究,评估并划分岩爆区域与等级。并对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展开研究,优选出最佳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岩爆发生。
  • 樊 露,陈星明,袁侨坤,朱仕强,莫 超
    2019,71(2):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0)] [ PDF () ] [HTML()]
    摘要:
    废石混入率的测定方法不多,矿山最常用的是平面照相法加以CAD辅助,在CAD图中圈定出废石的面积从而大致确定出废石混入率。然而这种方法工作量非常大,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为了简化人工步骤,引入ARCGIS重分类功能,结合照相法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用ARCGIS软件求出废石面积,并通过对栅格矢量的优化,提高ARCGIS二值化的准确率。通过与传统平面照相CAD圈定法对照实验,误差分析说明了运用ARCGIS也可以达到人工圈定的准确度。相比之下,ARCGIS测定方法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 吉学文,潘张伟
    2019,71(2):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6)] [ PDF () ] [HTML()]
    摘要:
    在矿山规划建设初期,依据地表地质图及钻孔数据资料,结合斑岩型矿床特点,采用矿块指标体系进行矿化域的圈定,利用3DMine软件建立地形表面模型、实体模型和品位分布模型,构建综合的矿体三维空间模型,分析矿体品位分布状况。从而优化矿山工程布置设计,合理安排矿山采矿进度计划,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实现矿山的最佳工程投资。
  • 倪振原1,2,明 建1,2,金爱兵1,2,孙金海1,2
    2019,71(2):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73)]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灰色预测模型GM(1,1)更适用于短期预测的问题,以其为基础采用等维新息和等维灰数递补两种动态灰色预测方法对矿山地表的沉降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研究。探讨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预测的实现机理,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等维新息模型可以利用新息调整灰色模型,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可以利用灰度约束灰平面的大小,两者相结合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工程实践表明: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结合运用,适用于中长期的沉降预测,能够获得更为合理和精确的预测结果。
  • 王飞飞1,2,邹 平1,2,孟中华1,2,李爱兵1,2,刘正宇1,2,虎万杰1,2,马 增1,2
    2019,71(2):66-7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14)] [ PDF () ] [HTML()]
    摘要:
    为了得到大桥磷矿采空区与矿山稳定性,本文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采空区—矿柱—矿山三维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对大桥磷矿采空区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柱剪应力大小与矿柱横截面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矿柱剪应力的大小与上覆岩层厚度有直接联系。采空区埋深对采空区矿柱的剪应力与矿柱轴向应力均有很大的影响,上部岩体的重力较小,矿柱产生的剪应力与轴向应力较小。矿山没有产生大面积的塑性区分布,矿山稳定性良好。研究成结果可以为相似矿山提供参考。
  • 黄发凯1,蔡永顺2,3,张 洋1,宫元章1,王 平2,3
    2019,71(2):71-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94)] [ PDF () ] [HTML()]
    摘要:
    黄山铜镍矿30#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井下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明显,局部已出现片帮及冒顶。本文根据矿山岩体岩性、节理裂隙发育及实际开采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了设计及优化,并建立了地压监测系统。通过对微震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研究基于微震事件岩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袁 康,张志军
    2019,71(2):76-8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94)] [ PDF () ] [HTML()]
    摘要:
    露天矿边坡监测对矿山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传统的边坡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结果不能很好地表现边坡的整体变化。微震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联合运用,能监测到某个边坡整体变化趋势,以及爆破、开挖等施工扰动对边坡的影响。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大范围的高陡边坡监测,尤其是对露天矿深部强化开采的高陡边坡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 崔新男1,汪旭光2,陈 何2,冯盼学2,张华3
    2019,71(2):82-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67)] [ PDF () ] [HTML()]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 ms或75 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王红心
    2019,71(2):86-8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9)] [ PDF () ] [HTML()]
    摘要: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地下开采使用凿岩台车钻孔进行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爆破。为降低爆破成本、提高装药效率、增加爆破进尺,试验使用价格低廉的粒状铵油炸药部分替代传统使用的价格昂贵的卷装乳化炸药。通过采用便携式装药器向炮孔中装填粒状铵油炸药,实现了耦合装药,提高了装药效率。针对新的装药方式,对布孔装药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破进尺增加了0.3~0.5 m,装药效率提高了约15%,掘进爆破循环节省炸药成本30%左右。介绍了粒状铵油炸药在谦比希铜矿井下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的推广应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谭星宇1,2,杨 倩1,盛建红1,2
    2019,71(2):90-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1)] [ PDF () ] [HTML()]
    摘要:
    多中段同时开采金属矿山普遍存在风量按需分配困难、有效风量率低和通风能耗高等问题。针对开采急倾斜极薄或薄矿体的金属矿山,运用单元通风原理,提出了一种多种段开采的单元通风方式。该通风方式以用风部分为核心,将多个生产中段分成若干通风单元,各单元安装主扇,负责本单元的通风,通过单元主扇和中段内的调节设施调节各单元和生产中段的风量分配。将该单元通风方式应用于河南某金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能解决目前矿山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风量按需分配。该单元通风方式适用于其它类似金属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矿山地质
  • 张庆华,罗洪远,卢 卯
    2019,71(2):33-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9)] [ PDF () ] [HTML()]
    摘要:
    通过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的实地调查,目的是寻找研究区内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对区内进行的物探磁法测量,获取了详细的原始磁异常数据,为了准确地分析解释磁异常与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的延拓以及异常特征分析,圈定出了磁异常范围,确定了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筛选出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区并做出合理推断:C1异常由埋藏深度较大、磁性较强且规模在垂向上由大变小再增大的隐伏岩体引起;C2异常由浅部铜多金属矿化引起;C3-1异常由构造带中埋藏较深、范围不大的中酸性岩体引起;C3-2异常由断裂构造引起。磁异常的整体走向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推断由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的含矿构造带引起,同时对磁异常的特征分析对多金属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
  • 刘 军1,袁海潮1,郭文波1,刘 敏1,黄 波2,李大吉2,石明科2
    2019,71(2):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8)] [ PDF () ] [HTML()]
    摘要:
    金鸿山铜钼矿床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矿化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中。本文分析了赋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赋矿岩体锆石Th/U比值为0.22~0.70,平均0.57,阴极发光(CL)具良好韵律环带,显示了岩浆锆石特征;赋矿岩体LA-ICP-MS U-Pb年龄为(475.1±2.3)Ma,属中奥陶世,据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内构造演化,我们认为含矿岩体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 军,毕 鹏
    2019,71(2):44-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06)] [ PDF () ] [HTML()]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 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 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1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刘燕青1,2,梁新辉1,2,程蓓雷1,2,黄 岚1,2,常嘉毅1,2,毛 宁1,2
    2019,71(2):52-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 张 权1,王积善1,谢恩彩2,王道会3
    2019,71(2):58-6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85)] [ PDF () ] [HTML()]
    摘要:
    保山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中南段,伴随多次构造转换,地块内发生了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的多次花岗岩体侵入活动,使得该区形成了复杂而独具特色的成矿系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铜—铅—锌—银—汞—锡—稀有金属矿集区。杨梅田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西南部,矿床赋矿地层为上奥陶统,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面清楚,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通过开展构造叠加晕测量工作,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出现异常,加之同一个矿体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复杂,反映了矿床的形成为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结果。矿床为一受构造与岩性共同控制的沉积—改造型热液矿床。
    绿色采矿
  • 崔新男,汪旭光,张华,冯盼学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ms或75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矿山地质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军,毕鹏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一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本期目录
  • 王文杰
    2019,71(2):95-9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国内外深井矿山越来越多,深井提升系统在矿山的开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南非某矿山深井提升系统进行方案比较,各方案分别从基建投资、生产期间电耗及钢丝绳消耗几方面来对比,将后期运营成本折现,采用费用现值法进行综合比较,并通过SWOT分析各方案,最后综合SWOT分析和费用现值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 林坚普1,王卫星1,2,严 群1,郭太良1,姚剑敏1,林志贤1,白莉娜1
    2019,71(2):99-10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25)] [ PDF () ] [HTML()]
    摘要:
    为使矿岩块度在线检测能精确和快速地进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首先选取全局自动阈值分割算法粗分割图像,然后针对粗分割效果较差的目标区域,重复利用该阈值分割算法直到无区域可分离。在重复分割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每一个目标物体的参数(尺寸,形状及梯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若该目标为非正常块度,对其进行重复分割。通过对一次矿山爆破的300多幅矿岩块度图像进行测试表明:这种算法与新近的聚类分析及图论最小割算法相比, 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在保证在线处理速度的要求下,分割准确率达95%以上。该法可有效地扩展应用在其它颗粒在线检测系统中。
  • 安全工程
  • 东龙宾1,王少泉1,蔺帅宇1,庞 森2,乔洪斌2
    [ 摘要 (891)] [ PDF () ] [HTML()]
    摘要:
    进行精确的采空区探测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治理的前提。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探测技术,采用采空区探测系统C-ALS对雅满苏地下矿采空区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建立了可视化采空区三维实测模型,获取了采空区三维形态、空间位置、空区体积、顶板暴露面积等关键信息。根据三维激光探测结果,结合3DMine矿业软件耦合建立了完整矿区现状三维模型。实践表明该探测系统能够对地下空区进行精确的、全方位扫描,操作简单、安全,探测结果可为下一步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 张树茂1,2,崔 旋1,2
    [ 摘要 (863)] [ PDF () ] [HTML()]
    摘要:
    利用VB语言良好的界面定制功能及其数据运算存储能力,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尾矿输送水力计算程序。通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用户只需根据界面提示输入相关参数,程序便可自动完成计算。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程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程序能方便、准确快捷地完成相关计算,且计算结果精度高,对尾矿输送的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贾穆承1,2,明 建1,2,郭海东3,毛市龙1,2
    [ 摘要 (810)]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相互影响的问题,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研究。基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对不同的顶柱厚度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在相同采空区跨度下的不同厚度的境界顶柱的稳定性规律,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的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
  • 蓝昌金
    2019,71(2):12-1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6)] [ PDF () ] [HTML()]
    摘要:
    小厂坝铅锌矿井采深大,空区群分布范围广,导致岩爆经常发生,因此岩爆成为制约该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依据矿井实际地质与生产条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各岩体应力状态进行研究,评估并划分岩爆区域与等级。并对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展开研究,优选出最佳开采方式和矿房布置形式,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岩爆发生。
  • 樊 露,陈星明,袁侨坤,朱仕强,莫 超
    2019,71(2):20-2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20)] [ PDF () ] [HTML()]
    摘要:
    废石混入率的测定方法不多,矿山最常用的是平面照相法加以CAD辅助,在CAD图中圈定出废石的面积从而大致确定出废石混入率。然而这种方法工作量非常大,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为了简化人工步骤,引入ARCGIS重分类功能,结合照相法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用ARCGIS软件求出废石面积,并通过对栅格矢量的优化,提高ARCGIS二值化的准确率。通过与传统平面照相CAD圈定法对照实验,误差分析说明了运用ARCGIS也可以达到人工圈定的准确度。相比之下,ARCGIS测定方法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 吉学文,潘张伟
    2019,71(2):25-2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6)] [ PDF () ] [HTML()]
    摘要:
    在矿山规划建设初期,依据地表地质图及钻孔数据资料,结合斑岩型矿床特点,采用矿块指标体系进行矿化域的圈定,利用3DMine软件建立地形表面模型、实体模型和品位分布模型,构建综合的矿体三维空间模型,分析矿体品位分布状况。从而优化矿山工程布置设计,合理安排矿山采矿进度计划,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实现矿山的最佳工程投资。
  • 倪振原1,2,明 建1,2,金爱兵1,2,孙金海1,2
    2019,71(2):29-3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73)] [ PDF () ] [HTML()]
    摘要:
    针对灰色预测模型GM(1,1)更适用于短期预测的问题,以其为基础采用等维新息和等维灰数递补两种动态灰色预测方法对矿山地表的沉降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研究。探讨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预测的实现机理,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等维新息模型可以利用新息调整灰色模型,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可以利用灰度约束灰平面的大小,两者相结合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工程实践表明:将等维新息模型和等维灰数递补模型结合运用,适用于中长期的沉降预测,能够获得更为合理和精确的预测结果。
  • 王飞飞1,2,邹 平1,2,孟中华1,2,李爱兵1,2,刘正宇1,2,虎万杰1,2,马 增1,2
    2019,71(2):66-7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14)] [ PDF () ] [HTML()]
    摘要:
    为了得到大桥磷矿采空区与矿山稳定性,本文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采空区—矿柱—矿山三维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对大桥磷矿采空区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柱剪应力大小与矿柱横截面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矿柱剪应力的大小与上覆岩层厚度有直接联系。采空区埋深对采空区矿柱的剪应力与矿柱轴向应力均有很大的影响,上部岩体的重力较小,矿柱产生的剪应力与轴向应力较小。矿山没有产生大面积的塑性区分布,矿山稳定性良好。研究成结果可以为相似矿山提供参考。
  • 黄发凯1,蔡永顺2,3,张 洋1,宫元章1,王 平2,3
    2019,71(2):71-7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94)] [ PDF () ] [HTML()]
    摘要:
    黄山铜镍矿30#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井下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明显,局部已出现片帮及冒顶。本文根据矿山岩体岩性、节理裂隙发育及实际开采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了设计及优化,并建立了地压监测系统。通过对微震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研究基于微震事件岩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袁 康,张志军
    2019,71(2):76-8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94)] [ PDF () ] [HTML()]
    摘要:
    露天矿边坡监测对矿山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传统的边坡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结果不能很好地表现边坡的整体变化。微震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联合运用,能监测到某个边坡整体变化趋势,以及爆破、开挖等施工扰动对边坡的影响。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大范围的高陡边坡监测,尤其是对露天矿深部强化开采的高陡边坡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 崔新男1,汪旭光2,陈 何2,冯盼学2,张华3
    2019,71(2):82-8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67)] [ PDF () ] [HTML()]
    摘要:
    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是以大直径深孔采矿爆破法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新型爆破技术,以束状分散装药代替集中装药,装药量一致,爆破效果优于集中装药。但每次爆破会使孔底破碎、堵塞,繁重的清孔工作制约着爆破效率。将一次爆破分层由一个增至两个甚至多个,将使爆破效率成倍增加。本文将束状孔爆破与孔内延期爆破相结合,进行了双分层爆破试验。结果表明,两段装药延期50 ms或75 ms起爆时,双分层一次爆破成为可能,提高了束状孔爆破效率2倍。
  • 王红心
    2019,71(2):86-8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9)] [ PDF () ] [HTML()]
    摘要: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地下开采使用凿岩台车钻孔进行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爆破。为降低爆破成本、提高装药效率、增加爆破进尺,试验使用价格低廉的粒状铵油炸药部分替代传统使用的价格昂贵的卷装乳化炸药。通过采用便携式装药器向炮孔中装填粒状铵油炸药,实现了耦合装药,提高了装药效率。针对新的装药方式,对布孔装药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破进尺增加了0.3~0.5 m,装药效率提高了约15%,掘进爆破循环节省炸药成本30%左右。介绍了粒状铵油炸药在谦比希铜矿井下巷道掘进和进路式采矿的推广应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谭星宇1,2,杨 倩1,盛建红1,2
    2019,71(2):90-9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1)] [ PDF () ] [HTML()]
    摘要:
    多中段同时开采金属矿山普遍存在风量按需分配困难、有效风量率低和通风能耗高等问题。针对开采急倾斜极薄或薄矿体的金属矿山,运用单元通风原理,提出了一种多种段开采的单元通风方式。该通风方式以用风部分为核心,将多个生产中段分成若干通风单元,各单元安装主扇,负责本单元的通风,通过单元主扇和中段内的调节设施调节各单元和生产中段的风量分配。将该单元通风方式应用于河南某金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能解决目前矿山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风量按需分配。该单元通风方式适用于其它类似金属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矿山地质
  • 张庆华,罗洪远,卢 卯
    2019,71(2):33-3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89)] [ PDF () ] [HTML()]
    摘要:
    通过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的实地调查,目的是寻找研究区内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对区内进行的物探磁法测量,获取了详细的原始磁异常数据,为了准确地分析解释磁异常与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的延拓以及异常特征分析,圈定出了磁异常范围,确定了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筛选出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区并做出合理推断:C1异常由埋藏深度较大、磁性较强且规模在垂向上由大变小再增大的隐伏岩体引起;C2异常由浅部铜多金属矿化引起;C3-1异常由构造带中埋藏较深、范围不大的中酸性岩体引起;C3-2异常由断裂构造引起。磁异常的整体走向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推断由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的含矿构造带引起,同时对磁异常的特征分析对多金属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
  • 刘 军1,袁海潮1,郭文波1,刘 敏1,黄 波2,李大吉2,石明科2
    2019,71(2):39-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868)] [ PDF () ] [HTML()]
    摘要:
    金鸿山铜钼矿床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矿化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中。本文分析了赋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赋矿岩体锆石Th/U比值为0.22~0.70,平均0.57,阴极发光(CL)具良好韵律环带,显示了岩浆锆石特征;赋矿岩体LA-ICP-MS U-Pb年龄为(475.1±2.3)Ma,属中奥陶世,据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内构造演化,我们认为含矿岩体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 尹贵志,翟国红,贾万金,崔 军,毕 鹏
    2019,71(2):44-5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06)] [ PDF () ] [HTML()]
    摘要: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 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 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1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 刘燕青1,2,梁新辉1,2,程蓓雷1,2,黄 岚1,2,常嘉毅1,2,毛 宁1,2
    2019,71(2):52-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 张 权1,王积善1,谢恩彩2,王道会3
    2019,71(2):58-65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 摘要 (985)] [ PDF () ] [HTML()]
    摘要:
    保山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中南段,伴随多次构造转换,地块内发生了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的多次花岗岩体侵入活动,使得该区形成了复杂而独具特色的成矿系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铜—铅—锌—银—汞—锡—稀有金属矿集区。杨梅田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西南部,矿床赋矿地层为上奥陶统,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面清楚,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通过开展构造叠加晕测量工作,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出现异常,加之同一个矿体矿石中金属矿物组合复杂,反映了矿床的形成为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结果。矿床为一受构造与岩性共同控制的沉积—改造型热液矿床。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7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7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ysjsks@sina.com;ysjsks@163.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