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矿山地质
  • 吴树宽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岩体赋矿Ⅰ号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先进技术
  • 张 征,贺桂成,张志军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安全工程
  • 康永红,卢萍,杨 泽,李克钢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是处于不安全稳定的状态,金智尾矿库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 矿山地质
  • 杨金富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山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总结,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安全工程
  • 卢立松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智能矿山
  • 李世丰,孙广磊,王 森,闫国斌,朱海成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总位移量达到200mm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m水平至1320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其它
  • 刘晓天,宋卫东,曹帅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环境
  • 郭亮,周永亮,高建,万串串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本文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矿山环境
  • 孙小飞,邵怀勇,陈国民,杨显华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先进技术
  • 金枫,吕潇,刘旭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尾矿库安全
  • 黄萍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矿山环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常见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靠,提出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从人员、运输物质、运输设备、环境、安全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 安全工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为12 m 左右,矿柱宽度约为6.0 m。。
  • 其它
  • 郑佳荣
    摘要:
    本文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影响。
  • 尾矿库安全
  • 刘瀚和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二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主要方法。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简文彬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二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安全工程
  • 郭亮,高建,周永亮,崔松
    摘要:
    采场结构参数直接关系到采场自身的稳定性及开采过程中的整体安全,选择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有利于采场稳定,并提高开采速度。针对采场稳定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为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从开采过程中矿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确定了最优的矿块结构参数,为矿山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矿山环境
  • 任红岗,谭卓英,王海军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的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共4个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尤 涛,戴自航
    摘要:
    Hoek-Brown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目前作为岩体强度准则影响最为深远、应用最广泛,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琼,沈忠义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火山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1,2,4,简文彬1,2,3,4
    2017,69(1):83-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两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李世丰1,孙广磊1,王 森2,闫国斌2
    2017,69(1):88-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15 mm/h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 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 m水平至1320 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先进技术
  • 金 枫1,2,3,吕 潇1,3,刘 旭1,3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安全工程
  • 张 征1,贺桂成2,张志军2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 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 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2017,69(1):10-1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约为12 m,矿柱宽度约为6 m。
  • 卢立松
    2017,69(1):14-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 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 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晓天1,2,宋卫东1,2,曹 帅1,2
    2017,69(1):19-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 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 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 琼,沈忠义
    2017,69(1):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热水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杨金富1,和浪涛1,薛力鹏1,谢天宇2,余 璨3
    2017,69(1):28-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上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于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吴树宽,张 元,杨启安,吴金宏,孙 亮,马玉辉
    2017,69(1):34-3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赋矿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孙小飞1,邵怀勇1,肖礼晓2,陈国民1,杨显华2
    2017,69(1):40-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矿山环境
  • 郭 亮1,周永亮1,高 建1,万串串2
    2017,69(1):54-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的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尤 涛,戴自航
    2017,69(1):58-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任红岗1,2,谭卓英1,王海军2
    2017,69(1):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的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等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色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其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2017,69(1):92-9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现有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出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了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某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估分值3.78,安全评价等级为“较高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郑佳荣,崔有祯,刘俞含
    2017,69(1):98-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的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根据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的影响。
  • 爆破工程
  • 付佳佳1,陈必港2,尤 涛2,王振昌2
    2017,69(1):44-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半理论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空孔效应”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理论方面,分析比较了普通光面爆破和带空孔的光面爆破两种方式下岩石中的应力场。数值模拟方面,以云南省某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两种方式下的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炮孔周围应力云图分析及相邻炮孔孔心连线1/2处位置单元破坏情况判断。分析结果表明:“空孔效应”使得炮孔附近的应力增大,且切向拉应力的极大值出现在孔心连线方向,有利于该部分岩石的拉开、脱离和抛掷。另外,在“空孔效应”作用下的拉伸破坏范围要明显大于普通光面爆破的拉伸破坏范围,有利于平滑轮廓面的形成。
  • 王建国1,刘文治1,李鹏飞2,丁红春3,杨继清1,王立娜1
    2017,69(1):50-5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合理设计预裂爆破参数,能够将爆破振动对采矿预留高边坡的扰动降到最小。以尖山磷矿东采区已形成的高边坡为例,基于爆破理论及经验公式,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确定预裂爆破的炮孔直径、炮孔间距、装药不耦合系数和线装药密度等参数,将预裂爆破试验振动速度值与回归分析得到的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公式计算值比较发现,该爆破参数取值的预裂爆破方案的平均减振率可达52.5%,说明优化的预裂爆破方案对高边坡保留岩体的减振效果明显,建议在尖山磷矿东区高边坡周围开采中广泛采用。
  • 尾矿库安全
  • 黄 萍,徐晶晶
    2017,69(1):70-7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刘瀚和
    2017,69(1):75-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两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的主要方法。
  • 康永红1,马 秋1,卢 萍2,杨 泽1,李克钢3
    2017,69(1):77-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 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矿山地质
  • 吴树宽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岩体赋矿Ⅰ号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先进技术
  • 张 征,贺桂成,张志军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安全工程
  • 康永红,卢萍,杨 泽,李克钢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是处于不安全稳定的状态,金智尾矿库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 矿山地质
  • 杨金富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山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总结,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安全工程
  • 卢立松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智能矿山
  • 李世丰,孙广磊,王 森,闫国斌,朱海成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总位移量达到200mm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m水平至1320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其它
  • 刘晓天,宋卫东,曹帅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环境
  • 郭亮,周永亮,高建,万串串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本文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矿山环境
  • 孙小飞,邵怀勇,陈国民,杨显华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先进技术
  • 金枫,吕潇,刘旭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尾矿库安全
  • 黄萍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矿山环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常见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靠,提出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从人员、运输物质、运输设备、环境、安全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 安全工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为12 m 左右,矿柱宽度约为6.0 m。。
  • 其它
  • 郑佳荣
    摘要:
    本文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影响。
  • 尾矿库安全
  • 刘瀚和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二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主要方法。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简文彬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二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安全工程
  • 郭亮,高建,周永亮,崔松
    摘要:
    采场结构参数直接关系到采场自身的稳定性及开采过程中的整体安全,选择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有利于采场稳定,并提高开采速度。针对采场稳定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为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从开采过程中矿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确定了最优的矿块结构参数,为矿山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矿山环境
  • 任红岗,谭卓英,王海军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的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共4个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尤 涛,戴自航
    摘要:
    Hoek-Brown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目前作为岩体强度准则影响最为深远、应用最广泛,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琼,沈忠义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火山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1,2,4,简文彬1,2,3,4
    2017,69(1):83-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两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李世丰1,孙广磊1,王 森2,闫国斌2
    2017,69(1):88-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15 mm/h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 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 m水平至1320 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先进技术
  • 金 枫1,2,3,吕 潇1,3,刘 旭1,3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安全工程
  • 张 征1,贺桂成2,张志军2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 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 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2017,69(1):10-1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约为12 m,矿柱宽度约为6 m。
  • 卢立松
    2017,69(1):14-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 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 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晓天1,2,宋卫东1,2,曹 帅1,2
    2017,69(1):19-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 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 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 琼,沈忠义
    2017,69(1):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热水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杨金富1,和浪涛1,薛力鹏1,谢天宇2,余 璨3
    2017,69(1):28-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上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于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吴树宽,张 元,杨启安,吴金宏,孙 亮,马玉辉
    2017,69(1):34-3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赋矿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孙小飞1,邵怀勇1,肖礼晓2,陈国民1,杨显华2
    2017,69(1):40-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矿山环境
  • 郭 亮1,周永亮1,高 建1,万串串2
    2017,69(1):54-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的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尤 涛,戴自航
    2017,69(1):58-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任红岗1,2,谭卓英1,王海军2
    2017,69(1):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的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等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色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其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2017,69(1):92-9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现有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出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了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某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估分值3.78,安全评价等级为“较高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郑佳荣,崔有祯,刘俞含
    2017,69(1):98-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的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根据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的影响。
  • 爆破工程
  • 付佳佳1,陈必港2,尤 涛2,王振昌2
    2017,69(1):44-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半理论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空孔效应”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理论方面,分析比较了普通光面爆破和带空孔的光面爆破两种方式下岩石中的应力场。数值模拟方面,以云南省某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两种方式下的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炮孔周围应力云图分析及相邻炮孔孔心连线1/2处位置单元破坏情况判断。分析结果表明:“空孔效应”使得炮孔附近的应力增大,且切向拉应力的极大值出现在孔心连线方向,有利于该部分岩石的拉开、脱离和抛掷。另外,在“空孔效应”作用下的拉伸破坏范围要明显大于普通光面爆破的拉伸破坏范围,有利于平滑轮廓面的形成。
  • 王建国1,刘文治1,李鹏飞2,丁红春3,杨继清1,王立娜1
    2017,69(1):50-5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合理设计预裂爆破参数,能够将爆破振动对采矿预留高边坡的扰动降到最小。以尖山磷矿东采区已形成的高边坡为例,基于爆破理论及经验公式,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确定预裂爆破的炮孔直径、炮孔间距、装药不耦合系数和线装药密度等参数,将预裂爆破试验振动速度值与回归分析得到的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公式计算值比较发现,该爆破参数取值的预裂爆破方案的平均减振率可达52.5%,说明优化的预裂爆破方案对高边坡保留岩体的减振效果明显,建议在尖山磷矿东区高边坡周围开采中广泛采用。
  • 尾矿库安全
  • 黄 萍,徐晶晶
    2017,69(1):70-7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刘瀚和
    2017,69(1):75-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两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的主要方法。
  • 康永红1,马 秋1,卢 萍2,杨 泽1,李克钢3
    2017,69(1):77-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 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矿山地质
  • 吴树宽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岩体赋矿Ⅰ号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先进技术
  • 张 征,贺桂成,张志军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安全工程
  • 康永红,卢萍,杨 泽,李克钢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是处于不安全稳定的状态,金智尾矿库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 矿山地质
  • 杨金富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山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总结,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安全工程
  • 卢立松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智能矿山
  • 李世丰,孙广磊,王 森,闫国斌,朱海成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总位移量达到200mm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m水平至1320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其它
  • 刘晓天,宋卫东,曹帅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环境
  • 郭亮,周永亮,高建,万串串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本文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矿山环境
  • 孙小飞,邵怀勇,陈国民,杨显华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先进技术
  • 金枫,吕潇,刘旭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尾矿库安全
  • 黄萍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矿山环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常见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靠,提出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从人员、运输物质、运输设备、环境、安全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 安全工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为12 m 左右,矿柱宽度约为6.0 m。。
  • 其它
  • 郑佳荣
    摘要:
    本文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影响。
  • 尾矿库安全
  • 刘瀚和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二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主要方法。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简文彬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二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安全工程
  • 郭亮,高建,周永亮,崔松
    摘要:
    采场结构参数直接关系到采场自身的稳定性及开采过程中的整体安全,选择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有利于采场稳定,并提高开采速度。针对采场稳定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为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从开采过程中矿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确定了最优的矿块结构参数,为矿山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矿山环境
  • 任红岗,谭卓英,王海军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的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共4个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尤 涛,戴自航
    摘要:
    Hoek-Brown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目前作为岩体强度准则影响最为深远、应用最广泛,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琼,沈忠义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火山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智能矿山
  • 林玫玲1,2,4,简文彬1,2,3,4
    2017,69(1):83-8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排土场失稳破坏将产生重大的灾难性后果。由于排土场的特殊性,其失稳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以福建某露天矿排土场为原型,用颗粒流软件PFC2D对其进行饱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模拟,根据坡形变化图、位移矢量图以及测量圈的孔隙率监测数据探究排土场的破坏机制,总结排土场变形破坏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堆积体最先产生滑移,对下部产生堆挤,使得坡脚隆起、细颗粒挤出,最终导致整体性滑移;于基岩面附近产生沿基岩面的折线滑动,越靠近临空面则逐渐演化为圆弧滑动;变形过程中,孔隙率变化可分为两类:Ⅰ类孔隙率由大变小,Ⅱ类由小变大,两者在坡体破坏之时孔隙率增长速度接近。研究结果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李世丰1,孙广磊1,王 森2,闫国斌2
    2017,69(1):88-91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SICOMINES铜钴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能够实时、自动监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建立露天边坡监测雷达(SSR)预警系统。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稳定性参考区域,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15 mm/h设置为黄色预警阈值,将监测区域实时位移速率达到20 mm/h设置为红色预警阈值。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位移风险区域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出预警,并且边坡监测雷达(SSR)成功地对D坑东帮南部1335 m水平至1320 m水平之间滑坡做出预测、预报。
  • 先进技术
  • 金 枫1,2,3,吕 潇1,3,刘 旭1,3
    摘要:
    针对矿山日益加剧的综合数据业务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地下矿山复杂数据传输场景的井下网络通信系统架构,该系统集光纤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于一身,并通过融合冗余环网技术、Mesh网络技术、自主对等通信技术,实现井下区域的无盲区覆盖及可靠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系统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矿山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
  • 安全工程
  • 张 征1,贺桂成2,张志军2
    摘要:
    采用清水、氨水以及CaO等三种中和剂对铀矿堆浸尾渣进行中和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中和剂。将确定的中和剂以及渣浆浓度、灰渣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胶结充填体标准试样,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根据测试结果,选用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胶结充填体对某铀矿工业性试验采场进行了充填,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aO是比较理想的中和剂,其耗量为尾渣干重的0.2%;渣浆浓度、灰渣比是影响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其强度与渣浆浓度成正比,与灰渣比成反比;渣浆浓度为80%、灰渣比为1︰8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龄期为7 d时,其抗压强度大于2 MPa,塌落度为13 mm;选用该配比的堆浸尾渣胶结充填体的试验采场应力测试结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有效地控制了该矿试验采场深部开采的地压。
  • 张君鹏,王启健,夏自锋
    2017,69(1):10-1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以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8204为工程依托,在合理的采场跨度范围内设计了3种矿柱尺寸方案,并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采场顶板及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研究矿柱由稳定状态向临界失稳状态的演化过程。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对采场及其点柱进行安全度评价,得出最佳安全矿柱尺寸,并通过Lunder经验公式验证其矿柱尺寸合理性。分析结果确定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跨度约为12 m,矿柱宽度约为6 m。
  • 卢立松
    2017,69(1):14-18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 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 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晓天1,2,宋卫东1,2,曹 帅1,2
    2017,69(1):19-2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 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 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 矿山地质
  • 吕晓宏,尹 琼,沈忠义
    2017,69(1):24-2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部,经历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热水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及斑岩型三种成因类型不同的铜矿床。为了给矿区资源接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系统总结了羊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远景方向。
  • 杨金富1,和浪涛1,薛力鹏1,谢天宇2,余 璨3
    2017,69(1):28-3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上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于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 吴树宽,张 元,杨启安,吴金宏,孙 亮,马玉辉
    2017,69(1):34-3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首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的Ⅱ号岩体与Ⅰ号赋矿岩体具有相近的年龄数据,并且具有相似的地质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空间形态较为复杂,具有较好的矿化线索,综合分析得出,Ⅱ号岩体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 孙小飞1,邵怀勇1,肖礼晓2,陈国民1,杨显华2
    2017,69(1):40-4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地理、地质和气象等数据,采用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区内红格铁矿、马鞍山铁矿、潘家田铁矿、百草铁矿、小黑箐铁矿、阳雀箐铁矿和秀水河铁矿等7个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和矿山的实地调查结果吻合,与应用较广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法人为干预较少、不用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简单且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 矿山环境
  • 郭 亮1,周永亮1,高 建1,万串串2
    2017,69(1):54-5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对于一个开采矿山而言,其矿岩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地质条件是评价矿岩质量的基础参数。以云南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地质构造调查,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根据RMR分类法对岩体质量级别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四种岩组岩体中,顶板白云岩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矿体磷灰岩与底板白云岩属于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副顶矿磷灰岩岩体较破碎。基于RMR分类评价体系,顶板白云岩与底板白云岩属Ⅱ级(好岩体),矿体磷灰岩属Ⅲ级(一般岩体),为下一步该磷矿采矿方法的选择及结构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尤 涛,戴自航
    2017,69(1):58-6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强度准则能正确反映岩体强度,描述岩体非线性破坏特征,但其参数获取存在人为因素,数据离散,不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此,在对不规则Hoek-Brown屈服面处理并数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Hoek-Brown参数敏感度,用Matlab实现拉丁抽样,借助一巷道模型,研究了参数对其围岩变形的敏感性,得到各参数的敏感度大小顺序,说明围岩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变形受控因素不同,围岩塑性区的变形与GSI值的相关性最大。
  • 任红岗1,2,谭卓英1,王海军2
    2017,69(1):63-6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岩体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OED-GRA),可分析相互影响的多种岩体参数与采场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度。选取Hoek-Brown准则岩体参数中的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软硬程度常数mi、岩体扰动系数D等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16个典型的试验。取顶板沉降位移、顶板水平应力、矿柱水平位移、矿柱竖直应力4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敏感性分析。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求得各评价指标与岩体性质参数的灰色关联系数,并获得Hoek-Brown准则岩体性质参数与Mohr-Coulumb准则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GSI对采场稳定的敏感性最大,D的敏感度明显最小,σci、mi参数敏感性较GSI次之。采用正交灰色关联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敏感性的局限,同时可分析不同量纲的多因素关联度,结论更为客观、可靠,为多因素关联的敏感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其它
  •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2017,69(1):92-97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现有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出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了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某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估分值3.78,安全评价等级为“较高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郑佳荣,崔有祯,刘俞含
    2017,69(1):98-100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基于两点间斜距投影到椭球上的原理,选取研究数据,设计程序,计算斜距归算平距和投影到椭球上弧长之差W,进一步绘制误差等值线,研究随着两点间距离和竖直角变化,根据两点间斜距计算水平距离误差W变化规律。最后,确定该规律对矿山大型设备安装中精密工程测量的影响。
  • 爆破工程
  • 付佳佳1,陈必港2,尤 涛2,王振昌2
    2017,69(1):44-49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采用半理论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空孔效应”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理论方面,分析比较了普通光面爆破和带空孔的光面爆破两种方式下岩石中的应力场。数值模拟方面,以云南省某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两种方式下的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炮孔周围应力云图分析及相邻炮孔孔心连线1/2处位置单元破坏情况判断。分析结果表明:“空孔效应”使得炮孔附近的应力增大,且切向拉应力的极大值出现在孔心连线方向,有利于该部分岩石的拉开、脱离和抛掷。另外,在“空孔效应”作用下的拉伸破坏范围要明显大于普通光面爆破的拉伸破坏范围,有利于平滑轮廓面的形成。
  • 王建国1,刘文治1,李鹏飞2,丁红春3,杨继清1,王立娜1
    2017,69(1):50-53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合理设计预裂爆破参数,能够将爆破振动对采矿预留高边坡的扰动降到最小。以尖山磷矿东采区已形成的高边坡为例,基于爆破理论及经验公式,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结论,确定预裂爆破的炮孔直径、炮孔间距、装药不耦合系数和线装药密度等参数,将预裂爆破试验振动速度值与回归分析得到的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公式计算值比较发现,该爆破参数取值的预裂爆破方案的平均减振率可达52.5%,说明优化的预裂爆破方案对高边坡保留岩体的减振效果明显,建议在尖山磷矿东区高边坡周围开采中广泛采用。
  • 尾矿库安全
  • 黄 萍,徐晶晶
    2017,69(1):70-74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系统分析尾矿库的危险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维度找出了19个导致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尾矿库危险因素的4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危险因素评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所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各危险因素的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权重和三角模糊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引入TOPSIS计算各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尾矿库危险因素4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管理、人、物、环境,这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解决评估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刘瀚和
    2017,69(1):75-76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尾矿坝稳定计算方法常用简化毕肖普法及瑞典圆弧法,当两者计算结果存在冲突时,应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某尾矿坝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当坝基有深厚较软地层时,瑞典圆弧法不适用,故推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作为尾矿坝稳定计算的主要方法。
  • 康永红1,马 秋1,卢 萍2,杨 泽1,李克钢3
    2017,69(1):77-82 doi: 10.16078/j.tribology.2017.06.002
    摘要:
    为了确保地表尾矿库的稳定,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地下矿体开采对地表尾矿库的影响,计算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量,并参照我国评判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模拟结果表明,岩层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传递的动态过程,地下开采对地表金智尾矿库产生的下沉变形大,为56 cm,同时地表也产生了大量塑性扰动区,说明金智尾矿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井下开采之前须闭库停止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7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7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ysjsks@sina.com;ysjsks@163.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